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探访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3-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拥有授权专利543件,参与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30项,承担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13项……

走进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先接触到的是一连串令人惊讶的数据。实验室2010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2013年11月3日顺利通过验收,是目前江苏省常州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检测中心不仅成功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证书,具有测试资格项目49项,还成为世界权威安全试验鉴定独立机构——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全球首家光伏行业免目击实验室,目前可提供的检测项目达93项,涵盖光伏可靠性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三大领域。

可这些远不是终点,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博士告诉笔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

800人研发团队来自世界各地

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合影如同联合国,这个研发团队已超过800人,工程师来自世界各地。

冯志强透露,实验室将研发团队建设作为引领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健全研发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体系和配套措施,将引进人才和现有研发团队优势整合,吸纳美、加、澳、日、英等国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国际一流的光伏研发队伍,先后有15人次获得5类国家及省市级人才项目殊荣,天合光能也因此荣获“2013年亚洲光伏奖——人才培育奖”。

澳大利亚籍科学家皮尔·沃林顿博士是国际顶尖光伏专家,他从事光伏研究30多年,拥有10个专利,曾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多家著名太阳能公司担任研发总监和首席科学家,自2012年起担任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副主任,是中国首批“外专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在谈及中西方科研方式的差异时,他说:“中国研究人员擅长实验,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很多实验并迅速找到改进方向。西方科研方式则倾向于先思考再实验,看起来比较慢,但从长远来说也许更容易在追求完美的阶段胜出。我希望能为这个实验室带来一些西方的研究方式,帮助中国企业加速发展。”

创新成果转化屡创世界纪录

创新驱动,优质的成果转化是关键。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应用,一系列新产品、新工艺应运而生。P型晶体硅高效电池Honey Ultra产品开发并实现了中试量产化,电池效率达到20.54%的领先水平。采用Honey电池技术制造的多晶电池组件,2011年、2012年连续两次创造多晶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并经权威机构TUV莱茵认证,成为低成本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创新品牌,为天合光能通过提供高效光伏组件及创新的解决方案降低系统成本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融合高可靠、长寿命、便捷安装等优点的双玻组件正式量产。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被美国著名商业媒体《Fast Company》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十强公司。当年10月,凭借创新产品Trinasmart在光伏系统集成领域的应用,天合光能荣获2013太阳能产业大奖。

提出中国首项光伏国际标准

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标准缺失的光伏业来说,不仅是企业提升的需要,更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该实验室先后参与国内外各项光伏标准制定工作30项,领衔国内企业机构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研制,成为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成员。2011年12月,实验室创新性地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编号IEC62775的光伏国际标准并获批立项,为行业提供清洁、快速、准确的材料测试方法,成为中国提出并立项的第一项光伏国际标准。

以打造世界级技术创新平台为目标,实验室围绕高性价比电池材料、高性价比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系统、检测中心和新设备开发等研究方向,不断挑战国际尖端技术,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863、973等重大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13项,其中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项、973计划项目2项、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1项。2014年2月28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型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经德国Fraunhofer CalLab实验室独立测试,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4%,创造了世界IBC晶硅太阳电池的崭新纪录。 《中国国门时报》

分享到:

关键字:天合光能 光伏标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