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难在哪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03-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光伏终端市场融资产品中,大力推广资产证券化的呼声已经一年有余。去年底,Solarcity在公开市场首次成功发行了5400万美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为其可行性做出了最好的注脚。遗憾的是,这一产品在国内的推出还是“只久闻其声,难见其人”。

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即是将电站的未来收益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获取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计未来国内每年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需求在千亿之上,资产证券化一定是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

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具备了法律基础和市场要素。去年初证监会出台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八月份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及相关细则,管理办法、补贴电价、补贴年限、中介机构、产品交易场所等诸元的确立,使得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不再具有根本性障碍。

但是,好的模式不等于好的现实,不久前有专业记者询问哪家光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做得好,笔者只能遗憾地回答:在已知范围内,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还在讨论如何做的问题,诸多具体问题一时难以逾越:

其一,基础资产的合规问题。《规定》要求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抵押和负债,而资金需求最强烈的民营企业,或早已把电站资产多种形式的抵押出去,或由于采用与资金雄厚机构合建方式使得基础资产已经形成实际负债。对于后一情况,笔者探讨可否由两个或者以上所有者共同申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改变项目的负债问题,回答也是否定的。

其二,融资规模问题。虽然《规定》没有对此作出限制,但是中介机构喜欢协助发行规模大的项目已经成为操作的前提。以电价1元,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未来5年电价收益计,如果要实现单一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10亿元人民币,则合乎标准的电站规模应在100MW以上。目前,不少民营企业难有此规模。

其三,融资成本问题。持有大量电站资产的国有企业是具备规模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但现实中缺少两方面积极性:其一,理论上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融资,实际中可能略高于贷款融资;其二,如果贷款不受资产负债比限制,同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规模会小于贷款规模。

其四,资产所有权转移的征税问题。为了增信,证券化资产产品的对应资产应当移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根据现行税法,原始权益人出售和回购资产的任何收益应当征收所得税,同时资产销售还会产生印花税和营业税。仅我国现行的营业税为5%,无疑极大增加了发行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融资成本。

其五,“皇上不急太监急”,相关当事人积极性表现不一。具体表现为:具备发行条件的国有企业因为资金来源不愁而不急;应当发挥积极探讨和中介作用的证券公司因为疏于创新而不急;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因为基础资产和规模不具发行条件而着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是一个相关机构共同努力的过程,以上几大机构的表现决定了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难以推出的关键。

其六,需要政府发挥更多促进作用。具体为:允许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够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一样能在公开市场交易;鼓励社保、养老等追求低风险、稳收益的大型基金投资光伏终端市场;鼓励融资管理改革,只要法规完善,金融产品的存在价值是由供需双方决定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在笔者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遗憾是存在的,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突破在即也是存在的,迎接它的第一个啼声就在不远的前面。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电站 资产证券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