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模式:留下智能摆脱设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IT时代周刊 发布时间:2014-03-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我使用了一款Picooc的智能秤。之所以称为智能秤,是因为通过它不只能得到自己的体重数据,还能了解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多项身体指标,然后根据你的身体数据,智能秤的自带系统会有针对性地向用户给出运动和饮食建议。

正如智能手环一样,我相信长时间使用后,其数据的累积和变化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巨大的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困惑,最典型的便是我需要每天都站在秤上测试,这看似不应该是个问题,但是对于一款应该为生活带来便利的智能设备来说,它却给我带来了不便——我每天需要想着测试,需要站在上面一会儿,如果中途我一段时间出差了,或者由于忙乱忘了测试,那么我就获取不到信息。

为什么本来应该为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智能设备,却需要花费我不少精力,以至于给我带来了一些不便?这真是一个悖论。科技的使命是解放人类,而非奴役人类,可现在我们却越来越被科技所奴役,智能手机让我们一刻离不开屏幕,可穿戴智能设备让我们越来越“臃肿”,云服务让我们越来越没有隐私。难道科技就真的不能让人越来越轻松吗?

就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说,它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的负担了。拥有钢铁侠那样的装备当然让人向往,可你并不真的想穿着它上班、吃饭、约会甚至睡觉吧?可现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却恨不得我们这样,比如智能手环。

看看我们身边的智能设备吧,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秤、智能牙刷、智能耳机、智能跑步机、智能榨汁机……如有必要,任何一种与人类接触的工具在云时代都可以成为智能设备。

比如筷子,当它成为智能筷子之后,那么它就可以监测你每天吃饭时候的动作频率,当数据足够大的时候,它就可以预测你吃每顿饭时的平均动作次数和频率。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了美食,夹菜的动作次数多于平时,它可能就会震动提醒你:吃得过饱可能导致肥胖,我观察到你今天的动作次数多于平时,请您酌量夹菜以避免肥胖。这个提醒是好还是坏呢?对于身体健康它可能是好的,但也许你就再也找不到曾经那种狼吞虎咽的吃货感觉了。

同样的例子也许还有智能水杯、智能牙刷等等。上面的例子也许令人恐慌,以下则是体现可穿戴智能设备意义的例子。

日本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的教授越水重臣和他的工程师团队,通过在汽车座椅下部安装总共360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人对座椅施加压力的方式,把人体臀部特征转化成了数据,并且用从0-256这个数值范围对其进行量化,这样就会产生独属于每个乘坐者的精确数据资料。这项技术可以作为汽车防盗系统安装在汽车上。有了这个系统之后,汽车就能识别出驾驶者是不是车主;如果不是,系统就会要求司机输入密码;如果司机无法准确输入密码,汽车就会自动熄火。

我们姑且称这个座椅为智能车座吧。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存在固然是有意义的,它的市场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但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我们带来的也许是无限的奴役。想象有一天,你带着智能眼镜、智能帽子、智能手表,穿着智能衣服、智能鞋子,拿着智能筷子与女友到一个饭店约会,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当人们意识到可穿戴智能设备给人带来的不是便利,反而是困扰的时候,它的发展就来到了第三阶段。正如万物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一样,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也已经变得无限少,直至消失。

到时候你不需要智能眼镜就能获得眼前东西的一切信息,因为你的眼睛本身就已被植入芯片而成为智能眼;你不需要智能手环就能知道你现在及未来的身体状况,因为你的身体无时无刻处于联网状态,到时候你就像玉帝一样随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对自己的未来了如指掌,这一切或许只是因为你的体内植入了一个小到看不到的芯片--这是你唯一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那么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便满足了人类的本能,到时候我们也许甚至会重新定义宗教。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当然令人期待,但在智能设备的辅助下,也许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会逐渐减少,这可能会导致人类的退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幻电影一直在问的问题:那时的人类,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人?

分享到:

关键字:可穿戴智能设备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