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改不应落入改革即涨价陷阱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4-02-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领域的改革意愿都颇为强烈,电力也不例外。近日有媒体报道,电力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已形成,新一轮改革最有可能从售电侧起步,主要内容是引入民营资本介入售电侧,形成多元化售电市场;同时,推动大用户直购。

自2002年2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来,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般被归纳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其实,售电侧竞争和大用户直购也是《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内容,但以前没有被看作改革的重点。我们可以将以前的改革重点粗略地概括为“分拆国企”、“在生产侧形成竞争”,相应地,新一轮电力改革设想的重点则是“引入民资”、“在销售侧形成竞争”。

从实际结果来看,以前的改革设想并不是很成功:国企被分拆了,但市场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电力仍然由政府定价。以前那种改革思路难以继续下去,所以人们要另辟蹊径,希望依靠民营资本,在销售侧率先推动改革。这不但是电力领域的改革新思路,目前在移动通讯、石化以及铁路等领域也很流行。

但是,这种新思路也值得商榷,即在输配电侧仍存在垄断的情况下,销售侧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反而可能导致很多弊端。如电能从生产到使用要经过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输电和配电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主要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承担,分拆难以进行,竞争难以形成。毕竟,新思路若不动这两块,那么输配电服务的价格不由市场竞争决定,仍由政府定价,而发电环节和用电环节展开竞争,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直接洽谈电力价格和交易电量,在输配电改革滞后,及电网依然主导售电等背景下,就很容易导致售电侧竞争不充分,甚至出现电网在输配和售电环节为民营竞争者设定玻璃门等问题。

同时,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中,输配的价格由政府核算成本确定,这就使输配环节的资源配置不是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输配环节的资源配置必然影响发、售环节的资源配置,从而导致发、售环节的资源配置也难以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举例来说,当电力供不应求时,终端售价会上升,但输配的价格不会随之上升,电网没有受到激励,因而不会增加输配的能力,电力供给增长必然有限,不能抑制终端售价的上涨。价格和生产之间形成不了双向反馈机制,市场对资源配置就起不到指挥棒的作用。

其实,不能影响生产侧的销售侧之竞争不能促进生产的改善,因而无法起到增进消费者福利的作用;相反,销售侧的竞争会使销售成本上升,导致电价上涨。因此销售侧要有足够高的利润率才能吸引民营资本进入,这也会成为电价上涨的诱因。因此,售电侧先行的电力改革将导致电价上涨,陷入改革即涨价的陷阱,使老百姓承担全部改革成本,进而冲销改革共识。

总之,售电环节竞争而输配电环节不竞争,很容易出现类似于石油市场的监管套利等乱象:即在现有的油价形成机制下,石化巨头们一边以市场化的名义在零售环节赚钱,一边又在加工环节拿国家补贴。显然,这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旨在克服的问题之一。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改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