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广核贵州龙里风力发电项目部日前发布消息称,该项目全部四期建设已进入尾声,96台风机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万千瓦,上网电量约3.54亿度,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同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7万吨,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作为建设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知名核电巨头,中广核涉足风电行业“意味深长”,在贵州的发展速度更是“风驰电掣”。
“龙里风电场只是中广核进入贵州的第一个项目,目前该项目的五六期建设也准备启动,预计2014年底将投入并网。此外,我们在贵定和麻江规划的4个风电场也已于2013年底核准开工,这四个项目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总装机容量17.5万千瓦。”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总经理高龙告诉本刊记者,未来该公司的风电项目将主要集中在贵州黔南、黔东南、遵义及铜仁,其中黔南是发展重点。“目前我们已累计投入风电建设资金20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1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届时总投资也将突破百亿。”
据介绍,中广核在贵州的“能源计划”始于2009年,中广核集团与贵州省签订的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在全面获知贵州省开发清洁能源项目的设想及建设规划后,从2010年起,中广核正式启动在贵州的测风工作。
“根据《贵州新能源十二五规划》,中广核获得目前贵州唯一的核电项目建设路条,拟投资600亿进行建设。但由于目前核电的行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预计要到十三五期间才能‘解冻’,目前以勘测和选址工作为主,所以现阶段,中广核在贵州的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就是风电项目。”高龙说。
高龙指出,中广核是我国核电的先行者,作为大型央企,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将显露无疑。同时,风电和火电、水电比较起来,前期投资大约是火电和水电的1.5倍,但之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较低。而且,风力发电场不会产生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非常低碳,即便是风机用的润滑油,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清洁优势、可持续利用优势更加明显,商业化前景更为可观,其有望与光伏一同成为未来中国能源构成的“主力军”。虽然我国风电行业结构调整、产能优化尚需时日,但目前中广核风电市场开发网络已基本覆盖中国各省区,在风电行业已占有一席之地。
“从中广核全国的风电建设重点来看,由于受到弃风限电的影响,位于北方的风电项目如今发展缓慢,因此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整个战略重点南移,着重发展长江以南的地区,贵州由于政策环境较好,是中广核的发展重点之一,投资规模排名前三。”高龙透露。
中广核进入贵州进行风电开发,最大的阻碍仍是建设难度。
2013年11月底,记者来到龙里风电场进行实地采访,看到山路陡峭蜿蜒。据风电场场长叶升鹏介绍,龙里风电项目的年平均风速为6米/秒,平均海拔高度1800米,最初进场建设时也是困难重重,“贵州公路的基础条件很差,而风机运输的设备都很重,这就要提前做好很多准备,譬如要抢在汛期来临前把运输途中的桥梁进行加固等。正常情况下,完成一台风机吊装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天半,可往往把风机运进风场,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就需要两天时间。”叶升鹏说。
龙里风电场所辖范围有200平方公里,管理的人员却仅20人左右。在升压站的主控制室,记者看到现代化的风电技术已经完全实现远程遥控,电脑屏幕实时显示着每一台风机的运转状态,正在发电还是待风状态或是出现故障,“如果遇到故障,我们就会前往查看,自动化的程度非常高。”叶升鹏介绍。
“善用自然的能源”是中广核的企业理念。本刊记者在龙里风电场看见,风机与草原融为一体,景色非常美丽。高龙告诉记者,中广核只做清洁能源,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中广核任何项目建设开始都是环保监理首先进场,“就说龙里风电项目,这里的地质环境复杂,土层稀薄,满山都是煤矿、铝土矿,为减少植被破坏,从进场线路设计到周边村民的水源保护我们都精心规划,平均一个5万千瓦面积的风电场就要投入500至600万元用于恢复生态。”
据了解,除了保护生态,中广核还主动为村民修整路面,并且向龙里草原乡捐资助学。当地村民不仅对风电场的建设工作很支持,清洁能源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正在建设的贵定风电项目,我们准备上2.5兆瓦的风机,与之匹配的叶轮直径将达到121米,这可能将成为贵州最大的风机。龙里风电场五、六期建成后,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将超过30万千瓦,这样的高原风场规模在全国也不多。”对于中广核在贵州的行进“节奏”,高龙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