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治理雾霾 新能源汽车远水难解近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02-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昨日北京城一场久违的大雨,终于洗净了盘旋多日的雾霾,而下周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3日),全国“两会”将正式召开。“估计两会关于环保的提案会非常多,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全国七分之一以上都有雾霾,空气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按照上述基金经理的预判,2014年将是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极重的一年,为此他近期连续跑了多个相关的上市公司调研,以选择投资方向。

对于A股的子行业来说,雾霾和其他事件一样,让投资者开始关注机动车尾气治理这个子行业。

新能源汽车远水难解近渴

从20日开始到昨日的本轮严重雾霾天气,侵袭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国土长达近一周时间。

关于大气污染物来源的争论一直存在,但一个毫无争议结论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5亿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机动车就是一个污染源的话,中国13亿人口中,平均每5人就拥有1个污染源。

而在昨日,资本市场的充电桩概念股大涨,原因是北京终于打算在中心城区打造5公里服务半径的充电圈,逐步建成公用领域充电设施网络服务体系。

在上海,昨日上海市经信委网站发布了《第五批上海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车型产品信息的通知》,比亚迪(002594,股吧)(002594.SZ)牌秦和北汽E150两款车型入选。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将机动车污染问题纳入解决日程表。

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对于大气污染的重视,也给予新能源汽车在上牌、补贴方面的极大优惠。但作为一个交通工具,虽有国家及地方最高达到11.4万元的补贴,个人购车、用车的费用仍然极高。

但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是只看不买。据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前两个月的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摇号中,申请数仅有1428个,小于本期指标配额1666个。

还不仅仅是充电难、使用成本高的问题,电池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疑虑难消。即便是外形拉风,性能优异的特斯拉Model S也被报道由于道路原因导致电池损坏,引发火灾。

有环保人士建议,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问题,也要从治理现有的汽车入手。

“新能源汽车不是没有污染,而是说,在使用的环节中基本没有污染,但它的动力来源最终还是煤炭等常规能源,终究还是有污染。”上海一家券商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评论道,“即便电动新能源汽车占到私家车数量的30%,才能在大气污染方面,成效较为显著,但这个数字是2000万辆以上。“十二五”制定的目标是500万辆,现在看来难以完成。”

尾气治理业关注度提升

作为机动车污染治理的多个方面,诸如油品升级、重卡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等政策也在推进中,行业人士预估这些细分行业的产业空间就超过1000亿元。

但国四排放标准,还要有相应的国四用柴油。记者注意到,继北京之后,上海已经开始普及92号汽油。但国四柴油的推进,业界一直心存疑虑。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分析师孙景开在推荐汽车尾气净化龙头威孚高科(000581,股吧)时,将“国四排放法规实施时点不达预期”作为其目标价不能实现的主要风险点。

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抓紧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几项措施,其中一项为促进车用成品油质量升级,今年年底前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柴油,但鉴于此前国四曾拖延的事实,业界对2014年底能否全面供应国四柴油仍有疑虑。

威孚高科控股94.81%的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公司是以汽车尾气净化为主业的企业,是中国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规模最大的供应商。该公司现已形成300万升催化剂、50万套机动车尾气催化器的年产能力。

而另外一家公司烟台万润(002643,股吧)(002643.SZ)因为生产治理汽车尾气排放的环保新材料V-1,近期也备受投资者关注。近日,随着雾霾天气的加重,频繁有投资者在上交所互动平台询问V-1产品的生产情况。

V-1沸石分子筛材料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载体材料,是烟台万润与全球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龙头庄信万丰(Johnson Matthey)合作研发四年的产品,主要用于满足高排放要求的柴油车尾气净化器的制造,能够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A股中银轮股份(002126,股吧)(002126.SZ)近期涨势较快,其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柴油机SCR系统,已在济南汽车检测中心顺利通过达标测试,排放达到了国五技术指标。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