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3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雾霾天里再次受到关注。其中,与汽车行业以及车主息息相关的,包括对机动车实施数量调控(第63条);在一定区域内采取限制机动车行驶的交通管理措施(第72条);提倡停车3分钟以上熄灭发动机(第74条)等等。
主持人:如何解读机动车数量调控?
南辰:这是在地方立法层面,首次明确对于机动车的数量进行调控,在全国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从物权层面和机动车管理规范层面,把相关的法律关系理顺,这样我们在治堵、治污的时候才能获得更强的执行力。
冯相昭:我觉得这是对去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因为其中已经提到在重点区域的重点城市,是可以对机动车进行数量控制的。
主持人:怎么看第72条的限行措施?
南辰:天津本来是3月份要实施尾号限行,但是因为这一轮雾霾天气,天津市临时启动了每天少开两个号的尾号限行措施,而且加大了对涉牌违法交通行为的打击力度,河北也有相关城市进行雾霾引起的限行。这应该是获得大多数群众支持的,但我个人认为机动车限行对于雾霾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扭转,更多是体现政府管理者和公众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意识。
冯相昭:我倒是觉得第72条可能是为北京市将来实施拥堵收费做法律铺垫。
白南风:我比较赞同冯博士的想法。从大气污染角度来说,二环之内限行和五环之外不限行能有多大区别?但是对于拥堵就有区别了。
主持人:谈一谈对第74条停车3分钟以上熄火的看法。
南辰:这条没有罚责,执行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是没有执行的主体,只能靠大家自觉。再一个大家对它立法初衷的理解,有人就问我,红灯长了要不要熄火?它是指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停车3分钟以上应该熄火,并不是在行驶状态。
冯相昭:这一条跟前面的第73条提倡公民绿色出行,都是让大家培养一个好的驾驶习惯,增进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
白南风:说句实话,这个政策很必要而且很管用。因为在怠速状态下,污染排放量是最高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实行这个政策,我国台湾地区也早就实行了,我在台湾亲眼看到路边有很多这样的牌子提倡停车3分钟以上熄火,我印象中似乎还有惩罚措施,不光是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