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从“师徒”到“共建”中法核能外交升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见证了中法在核能领域的又一大重要合作。

 

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当地时间26日,在对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下,中广核董事长贺禹与法国电力公司(EDF)总裁普格里奥签署加强核能合作的协议。

 

中广核向本报记者透露,两国将推进核能上中下游领域全面合作:包括在役在建核电安全性提升、推进乏燃料后处理厂、联合开发欣克利角及其他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在海外进行天然铀矿开发、台山1、2号机组建设、在国际范围内建立核领域长期伙伴关系。

 

其实,中法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已经有整整三代人的时光了。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回答法国记者的问题时说,中国已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设备。这标志着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序幕已经拉开。上述两座从法国引进的核电设备最后被安置在中国广东的大亚湾,也就是今天的大亚湾核电站。

 

负责该电站运营的中广核集团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30多年后的今天,中广核正在“从项目投融资、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营管理、新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促使中法核能合作向纵深迈进”,合作方式也从“师傅带徒弟”到“共同设计和建造”的转变。

 

30多年的事实证明,法国在中国核能发展领域中的影响难以忽视。

 

不可替代的法国

 

去年12月,在北京参加中法核能合作30周年高峰论坛后,法国总理艾罗就特意赶往广东台山,探望两个在建EPR核反应堆工地——台山核电站。

 

在当时会见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中法双方一致决定在全面总结两国民用核能合作30年丰富经验、扎实推进现有项目的基础上,以共同开发第三方核电市场为新方向加强核能合作。

 

此外,在去年11月首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期间,中法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就指出,在最高安全和环保标准以及共同利益基础上,中法双方将加强燃料处理技术领域合作。

 

“在核燃料处理技术上,中国需要法国的支持。”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中国在核燃料处理技术上的相对落后,则是中国不得不与法国继续合作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迄今为止,中法共签署了11个核能合作的议定书。

 

由于种种原因,法国在中国核电市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京多名核电知情人士及官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2006年底,在中央高层一致同意从美国引进AP1000技术以统一目前国内的核电技术路线的方案后,为了安抚在中国竞标中失落的法国,中国专门派人到法国“作解释”,并同时引进了法国的一套EPR核电设备来作为平衡其利益。

 

资金技术互补

 

按照中广核的介绍,在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中,核岛设计由中广核工程公司、中广核工程设计公司与阿海珐组成的联合体承担,其中中方承担的设计工作和供货份额超过50%,法方承诺向中方转让相关核电技术研究成果。

 

现在,中法两国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法国向中国提供核电技术的传统方式。就像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上述高峰论坛上所说的一样,中法有基础“加强国际核电市场合作,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核电项目联合体”。

 

所谓的联合体,比如,中法此次敲定的在英新建核电项目就是其中一例。据悉,该项目价值高达160亿英镑。但在该联合体中,至少从目前看来,中广核负责的主要是提供资金,而法国则提供技术。中法在英上述核电项目上的合作,至少在表面已经取得了新的突破。除此之外,该公司也试图在其他需要发展核电的国家中有所作为。

 

由此可见,上述多名核电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核电在“走出去”的漫漫征途中,其所到之处,法国将如影随形。“中国的核电技术主要来自法国,知识产权属于法国。”其中一位知情者说,“没有法国的允许,中国步履维艰。”

 

他们指出,在国内核电的起步阶段,与中国一样,法国主要依靠从核电强国——美国——引进先进的核电技术来启动本国核电;但又与中国不同,法国在引进美国先进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很快就实现了国产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并最终与美国并肩于国际核电之巅。

 

30多年来,尽管中国一再从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引进“先进”核电技术,但至今距离实现核电技术的国产化与拥有属于自己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仍有距离。因此,在强调“共建”之余,中法在核能领域的“师徒关系”或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分享到:

关键字:中广核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