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装机已超过2.2亿千瓦,达22075万千瓦,占同口径火电装机容量的27.49%,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9.25%。我国热电装机已居世界首位。
点评 热电联产做为重点节能工程,其能效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我国各项政策也积极鼓励热电的发展。2004年底,全国已建成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约2300台,装机容量4800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5.6%。随着此后我国电力装机的迅猛增加,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从2005年到2012年,每年新增热电装机为1330万至3732万千瓦,其增速居世界首位。
但是热电联产的价值却并未真正发挥,存在“打折”嫌疑。
在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激增的过程中,高参数、大型化机组成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优先选择,“上大压小”工程更是如此,其中容量超过30万千瓦的大型热电联产项目也不在少数。这对于整个电力装机特别是热电装机容量的提升作用巨大。但是从统计数据方面讲,热电机组的数据并不令人满意。例如,近几年热电机组年供热量的增幅,远小于供热机组容量的增幅。这值得深思。相关部门批准大型热电机组,本意是为了节能,但供热量增速相对较低,或许印证了一个说法,即很多新增大型热电机组,打着热电联产的旗号,以节能减排的名义新增的装机容量,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专家称这种机组为“假热电”。
热电行业的发展、热电机组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更多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支持。据了解,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均表示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但是对于如何支持,却从来没有配套的具体政策。多年来在金融、税收、环保等方面均未出台优惠政策。但是不少发达国家则制订了具体的热电联产优惠政策,如提供低利率贷款、减免税收等,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