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检测能力提升助推风电产业“走出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3-12-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12月8日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一届四次会议暨2013年年会上透露,不久前,国际风电测试机构MEASNET在西班牙召开第五次理事会,宣布中国电科院成为MEASNET正式成员单位,获得国际风电检测领域最高级别的MEASNET资质,成为除欧美国家外唯一一家MEASNET成员单位。

中德风电合作项目负责人之一、德国可再生能源专家杜博斯告诉记者,虽然中国风电产业仍面临着种种发展中的难题,但获得MEASNET资质,对中国风电市场和风电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投资保障;中国通过风电检测能力建设可以帮助风电企业、风电场提高质量。

风电检测开始“走出去”

“MEASNET是国际上权威的风电测试机构,代表了世界风能测试的最高水平,形象一点说称得上是富人俱乐部,包括德国、丹麦、西班牙、荷兰和美国的国家实验室都是会员,目前会员一共有12家,我们是除了西欧发达国家和美国以外唯一一家风电测试机构。”谈到此次加入MEASNET,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秦世耀难掩兴奋。

据了解,随着我国风电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科研机构的检测业务已经由“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目前,中国电科院出具的风电检测报告已得到国际风电知名认证机构DNV GL、TUV SUD、INTERTEK、UL认可。”秦世耀说。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电科院在IEC申请成立IEC TC8 SC8A“大型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委员会,加入MEASNET组织,这些都意味着科研机构在我国风电产业国际化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基地建设助推检测能力提升

12月9日,在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财政共同出资建设的张北风电试验基地,负责基地运维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试验基地成功研制安装了关键测试设备——固定式电压跌落发生装置和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能够为6MW以下风电机组开展低电压穿越测试和电网适应性测试。

记者看到,在张北风电试验基地内,国内排名前20名的主流风电机组制造商,如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明阳等都在此拥有试验机位。

早在2006年,有关部门就认识到大规模发展风电即将面临的检测手段缺乏、检测体系缺失等问题,开始超前谋划,策划建设风电试验基地。2009年,为贯彻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科院依托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风电试验基地。

“中心为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开发商提供了公共研发实验平台,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测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帮助厂家试验、调试并完善风机性能,提升了制造商技术水平。”基地测试工程师李少林介绍说。

为风电产业“走出去”提供支撑

“中国电科院加入MEASNET将对整个风电产业和风电行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仅仅是为风电行业提供试验检测工作,同时还搭建技术平台为风电行业提供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通过公共研发平台和厂家开展前沿方面的技术合作,为风电厂家走出国门提供技术服务。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助力它们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秦世耀说。

据了解,MEASNET在IEC标准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目前IEC TC88(风力发电机技术标准委员会)风电机组测试标准制定工作组中大部分专家都来自MEASNET成员单位。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战略与公共关系总监侯玉菡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需要找国外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流程长,沟通不畅,我们支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员成本都非常大。中国电科院获得MEASNET资质后,就不必非要找国外的机构进行检测,可以使我们的认证时间节省1/3以上。”

在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师胡渭看来,中国的科研咨询机构获得MEASNET资质不仅是提供了一个检测平台那样简单,“检测机构掌握了最新最权威的国际标准,可以指导厂商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和储备。”

“检测能力是对风电产业很重要的支撑,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企业、研究机构、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形成合力,中国风电产业才能更好‘走出去’。”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产品认证部副主任盛振国对记者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检测 风电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