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须过四道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3-11-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汽车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表示,“在国内汽车市场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参与世界汽车市场的合作与竞争已迫在眉睫,开展海外投资,能为汽车产业带来诸多好处”。

 

然而,由于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也面临基础不稳、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此背景下做好自身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谋划,已成为中国车企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如何进入国际市场?

 

日前,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都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国自主品牌也理应走出去,加速国际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模式参与竞争至关重要。

 

据东风裕隆总经理吴新发介绍,目前自主品牌出口主要有两种模式,除了像吉利、长城等品牌自己走出去之外,还有一种是借用合资品牌、国际品牌的平台走出去。

 

但在陈林看来,上述两种方式主要体现在海外市场的渠道拓展上,仍然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自主品牌要想真正进入全球市场竞争,还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竞争之路,而这一路径的源头必须要回归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通过兼并、收购海外资产,能实现快速扩大销量规模,并缩小与世界级汽车集团的差距,降低进入海外市场的难度。”陈林指出,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海外并购将为其提供第三条发展路径。除了可以利用被并购对象已建立的海外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获得更多海外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获得知名度更高的品牌以及更先进的技术。

 

海外并购四道槛

 

事实上,在多年以前,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北汽集团就已经先行尝试这一方式;吉利汽车历经多番波折之后,也终于在3年前如愿收购了沃尔沃。而近段时间,东风汽车(600006,股吧)与标致雪铁龙也正就股份合作展开接洽。

 

“目前为止,整车企业的海外并购鲜有成功案例。”春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总直言不讳。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上汽集团的本意是借此迅速提升技术,利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实力。但并购之后主要遭遇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并购的收益估计过高,双龙汽车虽然在技术和研发上较好,但缺少市场。二是收购后两个企业的文化难以融合,合作与企业经营拓展无法真正展开。

 

上汽的这一失败案例也反映出,我国自主品牌在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陈林对此总结了四条,即缺乏明确的整体战略规划,缺乏对被收购企业的潜在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调整的认识,缺乏前瞻性的资源储备,缺乏对收购后所需追加投资的准备。而这四大问题也成为摆在自主品牌企业面前的四道门槛。

 

陈林建议,在海外发展战略上,首先,企业要切合自身条件实施策略,不强求并购大型企业,可优先选择规模较小,但符合自己要求的优质对象;其次,企业要学习用国际视野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考虑投资或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充分评估文化、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并做好与当地的沟通也同样重要。

分享到:

关键字:车企 海外并购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