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疆风电发展提速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11-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初秋,沿着蜿蜒于天山脚下乌鲁木齐-吐鲁番的公路,驱车从乌鲁木齐往东南方开出40公里,“中国风谷”便在一片广袤的旷野上延展开:巨大白色风车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绵延30公里,远处清奇俊秀的博格达峰尖上白雪覆盖。

达坂城,这个以一首《达坂城的姑娘》歌曲而闻名的地区,如今以另一种身份昭示着自己的特征: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这与新疆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有关,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风大而多,持续时间长。

在达坂城人看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恶劣的气候环境。对风能开发者而言,却是最佳的风力发电地区。

新疆的风能利用在全国算“起了个大早”。早在1994年,新疆就率先建成当时亚洲规模第一的装机规模超过1万千瓦的并网风电场。但随后的十年间,新疆在风电上的发展速度并不突出。尤其在2006年之后,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并被其他地区如甘肃、内蒙赶超,在全国各省区的排名从第一下滑至第六。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批准新疆247万千瓦风电项目列入“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显然,新疆意图未来在风电领域“加速度”。

但新疆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在常规能源价格低廉的背景下,风电是否具有当地消纳的竞争力?基础设施如电网配套是否能跟进?系统性应对之策还将考量地方决策者与企业们。

风机的万博园

“金风机组,风速3米/秒,并网。”9月初,在达坂城风电场的新疆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达坂城风电四场的机房中,一台风机监控系统的屏幕上如是显示。

机房外,高大的白色风机一字排开,绵延到天山最高峰博格达峰下。而在20多年前,这里却是茫茫戈壁。

“我们是最早一批在达坂城风区开发风电场的企业。”新疆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春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991年12月,公司所属的达坂城风电场正式筹建在白雪皑皑的戈壁荒滩上。1992年,该公司首次引进的丹麦4台BONUS-300千瓦风机安装完成,标志着达坂城风电场的第一批商业化机组投入运行。

到1994年,达坂城风电场装机容量超过1万千瓦,率先建成国内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场。

魏春利激动忆及当年,“当时原电力部副部长汪恕诚亲自出席达坂城风电场"双加工程"总结大会,大家都为风电能够在中国落地而兴奋。”

所谓“双加工程”是指,九十年代国家推出的“双加工程(加快技改进度、加大技改力度)”和“乘风计划”,提出了“以风力发电机定单为筹码,采取合资合作方式引进技术;组建风机生产国家队;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由国家计委组织"九五"风力发电科技攻关等等”。

而达坂城风电场就是该工程的落地点。但直到2004年,我国现有风电项目的设备98%是进口的,有一半资金利用的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赠款或贷款。

“达坂城几乎有所有国内外知名制造商的风机,堪称风机的万博园。”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金儒表示。

起大早赶超晚集

事实上,作为国内风机制造业的大佬,金风科技的起家也在新疆达坂城。

1986年,新疆水利厅成立新疆风能公司、新疆风能研究所和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金风科技前身)。1989年10月,新疆风能公司接受丹麦政府提供的300万美元无偿设备赠款,辅以国内配套670万元人民币,引进了丹麦BONUS公司150kW风机13台,再加上先前进行测试和实验选购的丹麦WINCON公司100kW并网型风机一台,成就了达坂城“当时亚洲最大的大型风力发电场”。

当前的风电行业有这样的话:在中国,凡是搞风电的人几乎都来过达坂城。但尽管起了个大早,在中国风电发展快速的近几年,新疆风电并不显得耀眼与突出。

“除了经济总量小,没有大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即没有很强的消纳能力外,另一个原因是,新疆也是一个能源基地,煤炭石油和风电都非常丰富。当前煤炭石油价格也非常低,风电价格优势不突出。”魏春利分析称。

此外,后期制约新疆风电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电网孤网运行的制约,电力外送通道不畅。

尽管以达坂城为代表的新疆风电发展速度并不突出,但却收获了硬币的另一面:未出现过大规模“弃风”、“限电”现象。

“只有季节性、结构性的限电,比如冬季,必须保证供热,热电联产的供热上来,电就上来,所以个别时候会限电。去年也就是5%左右。”相比见诸舆论界的风电场开发商对电网输送并网等配套滞后的诟病,魏春利则显得很平和与理解。“毕竟电力和社会经济是同步并行发展的。整体看新疆风电,还是比较有序、良性,大家都有饭吃。”

全疆风电发展提速

秋季是风电场最后装机的时节。在新疆龙源公司达坂城风电三场,直径十几米的风机底座已经铺就,只等风机运到后安装,该场第五期工程33台1500 千瓦的风机安装正在如期进行。

距离风场西北方40公里的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金风科技二厂,数台包裹着蓝色大布的风机机组已打包准备出厂,车间另一半区域工人们也正在组装机组,从整个车间现场看来,开工率正常。

“下半年开工正常。”金风科技二厂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历经近两年的持续低迷后,风电产业稳步回升的迹象逐渐明朗。包括达坂城在内的新疆9大风电场,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期。

今年4月,新疆达坂城经发委表示,《达坂城风区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修编)》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报告按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统一规划,目前正报送自治区发改委评审。规划显示,未来三至五年内,达坂城区力争实现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并建设2平方公里园区管理服务基地和风光电实验基地。

事实上,新疆风电发展步伐已在加速度。

“全疆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原来最早是一千万千瓦,现在实际估计是二千万千瓦。这个具体数据都是动态的。比如哈密的规划,我们也没想到最后批复这么快。”一位在新疆开发风电场的公司负责人士表示。

除了风电市场整体回暖,制约新疆风电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在改变。

“制约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政策落实,中央和十几个省市援疆项目落地,一些企业从沿海地区往西部转移。新疆用电量的增速非常快,基本上每年增长30%到40%,增强了区域内风电的消纳能力。第二,风电外送能力也明显增强。”魏春利表示。

事实上,按照电网规划,3000万千瓦,这是“疆电外送”在2015年将要达到的目标。而2015年,新疆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

也就是说,在“疆电外送”大幕开启之时,新疆新能源发展将搭上“疆电外送”的顺风车。

随着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工,国家电网公司已评审通过哈密东南部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接入电网方案,将建成新疆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而哈密北至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750千伏哈密至柴达木的新疆与西北第二通道交流工程,也正在积极建设中,为新疆风电大规模开发和外送奠定了基础。

尽管外送条件将有所改善,但新疆风电的赶超发展,也仍面临着行业普遍性问题。如上网补贴电价的可持续性、欧盟市场对中国CDM项目的持续减少而导致利润下降等。

分享到:

关键字:新疆 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