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发电成本过高 光伏行业温而不火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10-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光伏市场发电成本过高,市场规模却想取得突破,这是典型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结构性矛盾注定光伏行业在未来几年必定是温而不火。

  政策余热还剩多少

  中国光伏陷入了漫长的困境期,企业存活靠政策和信念来支撑,大家盼望新政出台,伺机启动项目捞取补贴红利。肯定的讲,中国光伏企业目前绝大多数仍是抱有投机心理,还没有投资者靠卖电来获利,民间资本、基金、银行等机构对光伏行业继续“冷处理”。

  政策对新能源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005~2010年,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商务部、各省市都出台相应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太阳能热利用发展项目。而且,商务部、财政部还将太阳能热水器纳入家电下乡范畴,让农村居民享受13%的财政补贴。上述一系列措施让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政府从2008年“金太阳”示范工程开始,也给予了光伏产业极大的政策扶持,为何光伏发电难进“寻常百姓家”,也爬不上工商业用电价格较高的企业屋顶?笔者认为,光伏与光热相比,太阳能热水器具备经济性和实用性,这是其普及开来的根本,政策是一个必要但非决定性的刺激因素。

  就经济性而言,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价格约为2000元,老百姓便可负担得起;就实用性而言,热水器并非复杂的系统工程,安装流程和维护环节简单,的确为居民使用热水提供了便利。所以,如此物美价廉的太阳能产品配以有效的激励政策,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

  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定是漫长的,因为其自身价值极其偏弱,这是行业发展缓慢的主因。首先,笔者认为光伏发电成本的测算过于理论化。目前,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装机成本约为7元/瓦,屋顶系统成本为9~10元/瓦,这种成本几乎逼近极限且建立在全行业全线亏损的基础之上。基于这种成本下的暴发,光伏企业必死无疑。同时,光伏成本的计算忽视了无数个潜在问题,包括设备维修、电网限电、投资者发生变故、自然灾害等。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方式取代传统的电网供电模式,要业主去做出改变,需要整个光伏行业具备极强的经济性。

  其次,政策对光伏行业发挥的影响逐步减弱。政策仅适应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光伏发电无竞争力可言,无奈与政策的强力推动作用,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小高峰。但当行业发展步入中级阶段时,光伏产业对规模化的渴求加强,政策恐怕面临有心无力的尴尬局面。

  目前,中国经济下滑程度严重,股市跌破1900点,政府财政吃紧,扩大财政补贴的可能性非常小。另一方面,光伏产业渴求的是暴发,不是简单的政策刺激,在装机量和政策层面存在巨大矛盾,政府也只能下调补贴幅度,用一定数额的钱尽可能的启动更多的光伏市场。实际上政策对光伏产业的主导作用已经消退,只是尽可能的维持一个市场,中国光伏产业也由此进入了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之间的断层阶段,行业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page]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中国光伏产业普及被提早提上日程,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是否具备了应用光伏发电的软环境和经济基础。部分行业专家认为,“分布式”发电和光伏暴发纯属炒作概念,也是巨大产能倒逼政府作出的决策。地方政府把光伏制造环节的蛋糕做大后无处消化,只能用启动国内市场来转移视线,摆出一副政府救市的姿态。

  笔者同样认为,光伏大面积应用不适合当前的国情。光伏与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存在很大的相似性。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其起步时间早,受国家重视程度也不输光伏,以至于前几年很多车企调整战略,将新能源车的研发和制造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十多年时间过去了,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930.64万辆,新能源汽车仅占12791辆,且新能源汽车的买主多为政府机关,鲜有个体用户问津。

  造成新能源车未能量产上市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技术不成熟、价格高昂、配套不完善是最大的障碍。包括本田在内的很多大企都意识到,传统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可能要并存几十年。

  光伏行业的发展必将延续新能源汽车这一路线,急于求成不解决问题。从经济属性看,即便依靠国家层面的适当补贴,光伏系统的投资价值依然偏低。而且,光伏发电初始投资成本过高,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差甚远,这一点与中国国情严重不符。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6094美元,同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兴光伏国家的人均GDP普遍超过45000美元,因此,上述国家居民投资光伏系统的热潮不会在中国出现。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环保意识、房屋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都未形成支持光伏发展的软环境,光伏系统的普及需要低成本,亦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让投资者能够“分期付款”。

  对居民和企业主来讲,光伏系统实用性肯定不如传统火力发电,其自愿安装光伏系统的可能性非常低。笔者认为,中国光伏发展急需借鉴国外“房屋租赁模式”,即光伏系统具备了投资属性,投资者租赁业主屋顶,避免业主一次性投资过高。居民和企业主通过购买光伏电力来使投资者获利,这一模式势必会占据主导地位。

  “房屋租赁模式”更加适合中国光伏市场,当然,这需要光伏发电成本具备竞争力,投资者有利可图,民间资本和投资机构才能具备投资热情。不管何种商业模式,减少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光伏发电成本真正具备竞争力才是王道,传统的B2C估计在十几年后才会到来。

  当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房屋租赁模式”会迅速刺激市场需求,但这需要电网做出重大让步,即电网公司不再具有电力的惟一专卖权,允许电力自由交易。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