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国已建成的特高压项目:
1、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
起点:长治变电站(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石哲镇)
终点:荆门变电站(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沈集镇)
长度:640公里,途径山西、河南、湖北三个省
特点:我国第一个特高压输电工程、第一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安全性: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运以来,经受住了恶劣天气和各种操作和运行方式的考验,运行稳定,状态正常。使湖北、河南省间电网联系更加紧密,华中电网安全可靠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发挥了大电网资源共享、事故支援的优势。
输电损耗低:以一期工程为例,大负荷运行状态下实测损耗仅1.7%,约为500千伏的1/3.
输送量大:累计已向华中地区输送火电374.86亿千瓦时,累计送电512.92亿千瓦时。
环境友好:工程实测电磁环境指标满足国家标准与500KV工程相当。
资源配置能力强:已实现了“水火互济、南北互供”。
节约运力:如建设同等规模火电厂,需运煤2400万吨。相当于普通车厢40多万节,或100吨重载车厢24万节。
2、向家坝-上海直流线路
起点:复龙换流站(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
终点:奉贤换流站(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
长度:1907公里,途径川、渝、鄂、襄、皖、苏、浙、沪8个省市
特点:我国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安全性:点对点直达;大容量、单向输送;换流站成本高,路线成本低;没有无功损耗;电磁干扰小;因为电压流恒久不变,要求设备及线材耐久性好。整体可靠性指标优于常规±500千伏直流工程。
经济性:该工程的投运使我国成为继瑞典、德国之后第3个掌握特高压换流阀核心技术的国家,改变了国际直流市场格局。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直流大国到直流强国”的三个转变。在向上工程投运前,上海每年的用电量中,已有100多亿千瓦时来自三峡水电。加上向上工程,上海一半以上的用电量都来自清洁能源。东方明珠,现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清洁能源最多的“绿电”城市。自2010年7月8日投运至今,截止2013年11月底,已累计送电560.12亿千瓦时。
3、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起点:锦屏(裕隆)换流站(四川省)
终点:苏州(同里)换流站(江苏省)
长度:2095公里,途经川、滇、渝、湘、鄂、浙、皖、苏8个省市
特点:输电距离首次突破2000公里的特高压工程
安全性:于2012年12月12日投运至今,最大输送功率760万千瓦
经济性:年输电量360亿千瓦时,折合运煤16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40万吨。我国水电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风电、太阳能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与中东部负荷中心至今的距离达到1000~3000公里。有了特高压,这些地区的输电问题迎刃而解。
4、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起点:淮南变电站(安徽省)
终点:练塘变电站(上海市)
长度:649×2公里,途径安徽、浙江、江苏、上海4个省市
特点:首创“点对网”的架构方式及“同塔双回”的架线方式
安全性:自2013年9月投运至今安全运行
经济性:年输电量500亿千瓦时,折合运煤1600万吨,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迄今为止向长江三角地区输电100亿千瓦时。经测算,到2020年,依靠特高压输电,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成本将直接下降约560亿元。
5、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起点:新疆哈密南天山换流站
终点:河南郑州中牟县境内的中州换流站
长度:线路全长2192千米,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省(区)
特点:总投资233.9亿元,2012年5月核准开工建设,2014年1月正式竣工投运。额定输电能力80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代表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最高应用水平的创新工程。
未来的特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