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工信部提高“光伏门槛” 行业整合潮将至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3-09-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等多个方面划定门槛,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快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规范条件》对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在产能方面设定了准入标准: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200MWp(兆瓦);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
 
  《规范条件》还明确规定了对现有及新建企业及项目产品需满足的生产条件以及光伏制造项目能耗、水耗的指标,其废气、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及项目,其产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和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自7月以来,国家还出台了加大并网力度、金融支持、清洁能源补贴等一系列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新政。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规范条件》的出台,加上先前的政策铺垫和技术手段支持,光伏行业新一轮整合大潮开启。
 
  来自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和产量占全球60%,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占全球40%,产能过剩明显。同时,由于欧美双反及全球需求趋缓,靠低价竞争占领市场的出口模式已走不下去。
 
  在国内,多晶硅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显得格外“惨烈”。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说:“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业的开工率非常低。全国2.8万吨的产能中,有2.2万吨在江苏中能生产,一个企业占了行业近80%的产能,大多企业几乎是"半死不活"。”
 
  9月20日,我国宣布对美国开征反补贴税,韩、德两大多晶硅巨头“幸免于难”,中国多晶硅企业恐难有“好日子”。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韩国OCI和德国瓦克公司为世界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分别将90%和60%以上的多晶硅输往中国,极大压低了多晶硅进口价格,85%以上的企业面临淘汰,行业陷入困境。
 
  “未来,多晶硅的破产重组还将继续,预计现有的五六十家多晶硅企业,将有90%的被淘汰出局,最终形成五六个多晶硅企业集团。”任浩宁说。
 
  专家认为,此次《规范条件》出台,给光伏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拧紧了螺丝钉,企业将各凭本事,争取进入“白名单”,必然给行业带来一段阵痛期。此外,除了行业自身调整中的阵痛,还要警惕外来威胁可能引发的“外伤感染”。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分享到:

关键字:提高 光伏 门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