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水电近5年累计增容101吉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新闻 发布时间:2013-07-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的水力发电资源丰富。根据最新的调查成果,中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0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600吉瓦,年发电量27100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电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移民利益的同时,加快了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水力发电建设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9吉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2%;年发电量864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4%,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最近5年,中国累计增加水电装机容量101吉瓦,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吉瓦。
 
  中国水力发电的新业绩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水力发电在清洁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鼓励加快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12年,全年核准新增开工水电项目装机容量超过了20吉瓦。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形势下,中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9吉瓦,增速超过8%,实现了快速增长并且取得了诸多骄人业绩。
 
  2012年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业绩有: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实现了32台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工程设计的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向家坝水电站投产发电,标志着水电大机组设计、制造、安装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拥有亚洲最高心墙堆石坝的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最大坝高261.5米,建成投产发电。工程运用数字大坝管理系统,对筑坝材料从装料、运输、卸料、碾压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了大坝填筑质量和工程安全,创造了水电工程现代化科学施工的范例;雅砻江上的锦屏二级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单机容量60万千瓦,引水隧洞线长度17千米,埋深2千米以上,创造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世界水电工程经典业绩;拥有目前世界第一高双曲拱坝的小湾水电站,最大坝高294.5米,水库蓄水首次达到工程设计正常蓄水位1240米高程,标志着这座世界级大坝全面具备机组满负荷运行条件;拥有世界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龙滩水电站,一期工程安装的7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正常,在春季干旱、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全年发电达到110亿千瓦时;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仙游抽水蓄能电站30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完成安装调试,投产发电,标志着高水头抽水蓄能大机组的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00900),2012年发电量达11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21.35%,营业利润达到114.41亿元人民币(折合18.42亿美元),发电量和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水电技术标准国际化
 
  中国的水力发电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到目前为止,已形成1200多个有关水力发电的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水电、水利行业标准,覆盖了水力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材料、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各个环节,同时有英文版的主要技术标准已超过100个,其他技术标准的英文版翻译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中。
 
  这些标准大多数与有关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相当,有的比国际标准技术要求更严格并且更加全面,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到目前为止,中国水电的开发程度只有31.9%(按照发电量计算),即使按照装机容量计算也仅为41.5%。
 
  并且,中国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28吉瓦,目前已开发约65吉瓦,开发率不到51%(按照装机容量计算),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为实现中国提出的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和15%的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必然选择。中国政府将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并提出“到2020年,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0吉瓦(其中:常规水电站350吉瓦,抽水蓄能电站70吉瓦)”的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估计未来五年中国水力发电的发展形势是,常规水电年均增长15~20吉瓦,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总装机容量将增加至50吉瓦。
 
  开发利用包括水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人类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承载空间十分有限,依靠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难以持续。水力发电作为技术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在未来,中国的水力发电行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将为自身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全球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做出新贡献。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本资料来自于在马拉西亚举行的“2013世界水电大会”)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水电 累计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