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加强城市配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3-08-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是城市基础建设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据了解,这是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第一次把电网智能化和配电网建设作为投资方向,势必将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给智能电网所涉及的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智能家电等上下游数百个产业带来高增长值。
 
  配电网欠账多、问题突出
 
  8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黄体变电所开关跳闸,杭州市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员工通过监视屏收集、梳理信息,迅速作出故障判断,遥控对石莲开关站一条分线进行隔离故障点及分段恢复供电操作,整个事故处理仅耗时10分钟,配网自动化系统大幅提升了故障抢修速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作为配电网自动化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有708条线路、1475座开闭所实现了自动化运行,配电终端覆盖率约56%。
 
  然而,对于非试点的其他许多城市来说,配电网自动化率要低得多,所暴露出的运行管理水平较低、故障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更多。同时,即使供电可靠性指标居前的城市仍发生停电事故,也反映出我国城市配电网相对薄弱的问题。如今年6 月5 日,上海静安、普陀、黄浦、徐汇等地区部分居民和部分用户停电约1 小时,受影响户数约1.3 万户。据悉,上海市电力公司是2009—2012年度供电可靠性金牌A级企业,多年连续供电可靠性排名第一。
 
  正如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不久前在国网2013年年中工作会上所指出的那样:“配电网发展滞后,欠账多,虽然近年来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和改造,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配电网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为此,国网在该会议上将配电网建设定义为“当务之急”。
 
  直面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考验
 
  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越高,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电力的依赖性就越高,因此建设坚强的配电网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袁远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智能用电、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配电网负荷快速增长,功能和形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刘振亚认为,“配电网薄弱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老问题和新需求相互交织,将会导致电力‘落不下、用不上’,严重影响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
 
  因此,“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政策不仅将加强城市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还将有利于光伏等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应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充电桩等冲击负荷。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电网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乃至全社会理念转变的庞大系统工程,涵盖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不仅将促进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等上下游数百个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将与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等更广阔领域的建设发展相呼应。因此,这张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产业网络势必将随着新政策加速展开。
 
  中央、地方、企业相互配合推进
 
  为加快解决配电网薄弱的问题,电网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6月8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配电自动化建设发展思路研讨会,强调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综合考虑城市定位、供电可靠性要求、网架结构完善程度、技术力量和基础管理条件等因素,分批次、分阶段推广;7月11日,国网印发《关于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提升发展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央、地方、电网企业相互配合推进,配电网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得到地方政府的综合配套考虑,配电网发展将迎来一个新时期,缩短停电时间,迎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的新趋势。
 
  来自各方的消息表明,在中央、电网企业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已积极行动起来。日前,“高可靠性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重庆市科技成果鉴定;8月5日,浙江省临海市供电公司透露,该公司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对城市配电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共涉及241个单项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3条,新建(改造)线路98千米,新建及改造台区186个……
  
分享到:

关键字:加强 城市 建设 配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