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投资首在保障安全和环保
“负面清单不仅仅是为了标明能源的投资禁止行为,还有对生态环保、能源安全的考虑,比如放射性矿产的冶炼、加工、精炼石油产品、部分电池制造等高耗能、高排放及高污染项目明确受到禁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仔细阅读负面清单看到,能源投资限制集中在煤炭、天然气、能源设备、小型电站等领域。例如,煤炭、天然气方面,限制投资特殊和稀缺煤类开采(中方控股);投资煤层气、页岩气、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非常规石油资源勘探等须合资、合作;禁止投资放射性矿产冶炼、加工;限制投资部分精炼石油产品项目等。
电力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机电气制造和发电项目上。明确投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辅机设备制造须合资、合作;投资额定功率350兆瓦及以上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制造须合资、合作;投资核电站、综合水利枢纽的建设、经营须中方控股;限制投资电网的建设、经营(中方控股);限制投资小电网范围内,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凝汽火电站、单机容量10万千瓦燃煤凝汽抽汽两用热电联产电站的建设、运营等。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总结,上海自贸区关注的是能源的安全、高效和清洁。“第一,上海自贸区对石油、天然气、火电(尤其是小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的限制比较多;第二,控制小规模电站等电力项目投资,是国家担心这些领域一旦突然过度放开会对能源产业造成冲击,因此先设定一些门槛。而要求核电站的投资、建设、经营必须由中方控股,则是由于核电对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敏感性。”
注重吸引外资投资清洁能源
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在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而且,负面清单的设置非常巧妙,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不列入禁止的,就是可以做的。”王震表示,上海自贸区将传统能源的大门关紧了,投资的目光自然就更多地转移到了清洁能源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将迎来大好发展良机。
首先,负面清单提出投资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可燃冰等须合资、合作;投资非常规石油、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须合资、合作。“很明显,上海自贸区希望引进国外的企业和投资者来我国建设和运营,为该领域的勘探、开采注入资金和技术,这将大大加快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速度。”任浩宁分析。
其次,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并未出现在负面清单上,意味着这些领域将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不仅如此,任浩宁认为,光伏、风电等产业经过近两年的洗牌,产品与技术其实已经有所沉淀,产业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程度,此时放开,可以让外资进入市场抄底,帮助这个产业更加开放和健康。
旨在提高能源产业市场化程度
上海设立自贸区的出发点,第一阶段是以航空物流、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的改革为托口,向汇兑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 方向探索;第二阶段向文化产业和消费产业等领域延展;第三阶段才会涉及到能源、电力等领域。从顶层设计来看,前两阶段的改革和推进相对较容易,因此要走在前面,而能源、电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必须非常慎重,逐步放开。
任浩宁预测,如果前两阶段的改革顺利,向第三阶段迈进还需要两年时间。而在这之前,首先要把能源行业内部的问题解决掉。比如,煤电联动、新能源并网、电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等得到很好的突破,能源业的整体实力提升之后,再面向外资的效果将会更好。
自贸区的意义在于搞活竞争,提高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任浩宁表示:“第三阶段的改革核心是引入民资,以民企倒逼国企改革。其实,第一阶段金融系统的改革就是为民企的生存保驾护航,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便利,让他们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