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否认,火电发展的确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对将来我国的电力稳定充足供应,产生了潜在的威胁。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近年来我国电力工程完成投资中,电源、电网的投资比例日趋优化,“重发轻供”的局面不断改善。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资源同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的能源基地远离能源负荷中心,这客观上需要进行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但是,目前我国的能源运输体系还无法满足能源大范围、远距离配置的要求,这导致我国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
其中,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投资长期偏重于生产环节,对运输环节投入不足,电力供应在大部分时间中处于偏紧状态。长期缺电导致形成了严重的“重发轻供”倾向,电力行业投资明显向电源侧倾斜,电网侧投资相对较少。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失衡,致使我国电网建设长期相对滞后,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输送方式,电网远距离输电能力的不足,客观上加大了公路、铁路煤炭运输的压力。近年来,由于受铁路运力不足以及电网跨区配置资源能力不强等影响,局部地区用电紧张局面时有发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电力工程投资中,电源、电网投资额日趋均等,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发轻供”对于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
数据显示,2011 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393 亿元,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3712 亿元,占比50.2%;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82亿元,占比49.8%。2012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466亿元,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772亿元,占比50.5%;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93亿元,占比49.5%。
不过也应该认识到,电力行业是包括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方面的产业链,电源、电网的投资比例的趋同,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链条上的个别阶段的问题,整条链的理顺,需要上下游各个阶段的理顺。好比是一条串联电路,任何一个元件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可能导致整条电路的断路。但是,电源、电网工程的投资比例优化,毕竟对电路的畅通运行有积极作用,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