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和荒漠化土地资源,自2009年开始,我省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光伏产业。2010年,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成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突出亮点。进入2011年后,获益于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以及国家光伏发电项目上网标杆电价的确定,当年就有42个争取优惠电价的光伏发电项目获准建设,其中柴达木盆地光伏装机容量首次突破百万千瓦。随后,连续3年启动实施了三个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群建设工程,使青海光伏发电势头一直“领跑”全国。目前,仅柴达木盆地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9.3万千瓦,占全省的84.5%。
伴随着光伏电站群的快速崛起、我省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并网技术和消纳途径,先后建成青藏联网、青新联网、玉树联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并完成750千伏柴达木变扩建以及多座330千伏变电站等光伏并网配套工程建设,为光伏发电集中并网修建了“电力高速路”;同时,利用水电的价格优势,成功将水电和光伏电量两种清洁能源进行“打捆”外送,实现了光伏电量的跨区消纳。据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7个月,青海光伏电站发电量突破12亿千瓦时,达到12.74亿千瓦时。优势资源,政府拉动,加之国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驱动,推动了青海光伏发电产业的“量”、“质”齐飞。按照青海省能源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青海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扩大到4000兆瓦,届时,太阳能清洁能源将占青海能源总量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