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许继集团:特高压与智能电网装备生产的摇篮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01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绿草如茵、和风旭日,3月底,春回中原大地,工厂的生产高峰期也随之到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许昌的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与试验中心,感受电力装备行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3月27日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工作日。
 
  这天下午,夏克鹏和刘普一边紧盯着世界上尖端的±320千伏柔性直流换流阀的阀控系统,一边低声交流。这座换流阀的相关试验已经完成,并且刚刚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的整体验收。
 
  曹森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仿真系统前轻点鼠标,开展模拟试验,这个系统称得上是±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系统的“模拟微缩版”。
 
  张伟芳则瞪大眼睛,在一面屏柜前配线、接线,他是千千万万名配线工中的一员,早8点到晚6点,三张图纸、300到400根粗细不一的导线和800多个接头一直陪伴着他,这个车间生产出的屏柜应用在了特高压向上工程、锦苏工程上。
 
  这里是特高压与智能电网装备生产的摇篮。先进整洁的车间、精神饱满的员工、规范有序的操作汇聚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的是许继集团欣欣向荣的风貌。
 
  站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足有4层楼高的±320千伏柔性直流换流阀边,夏克鹏自豪地说,虽然他负责的仅是换流阀一个子模块的设计,但能成为这个庞然大物的一颗“螺丝钉”,已经圆了自己的梦了。
 
  “我们就盼着它能应用于实际呢!”站在一旁的刘普着急地插过话来。细问原因,原来他从大学毕业就接触柔性输电和换流阀,从2006年的理论研究,到2010年进入车间开始具体建设,再到现在研究试验结束、马上就要参与工程招标,这个六七十平方米的试验区是他和柔性换流阀一起成长的见证。
 
    “你看那边!”在仿真中心,沿着曹森手指的方向,透过玻璃向楼下望去,是一排被“冷落”的国外设备。过去,因为不掌握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的核心技术,在国家出面支持下,许继集团花大价钱购买了国外设备厂商的成品开展研究。而现在,许继集团不仅能自主生产该类设备,像曹森这样的研究人员,还能使用世界顶尖水平的特高压仿真系统做试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进步。
 
  曹森说,±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仿真系统从今年1月投运至今,已经开展了几十项功能试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能将这个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应用于工程实际。
 
  视线转到电力电源产品线车间,张伟芳是个在许昌出生的80后,能在家门口生产电力设备,他十分满足,工作的枯燥与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配线是屏柜生产工序的中间环节,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张伟芳不时拿起图纸看一眼,再熟练地将几根导线捆绑在一起,寻找到屏柜上的接口。在张伟芳身边指导作业的,是有着19年生产经验、也从配线工干起的生产工艺员燕记召。老燕是个细心人,在车间里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来,捡起几片直径只有一厘米左右、极不显眼的导线连接片,随手把它们放到分类工具槽里。
 
  正在这时,生产部经理刘坤手拿工作计划表走了进来,他带着几名员工开始了每周例行的稽核检查。在车间的看板前,刘坤停留了很久:“这个绩效图没有反映加分项,员工要是完成了临时任务也应该在这上面体现。”他指着手里这张表说,稽核不能留情面,合格打钩、不合格打叉,有问题就写在表上。接下来他要召集生产线线长和制造科科长,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落实解决。
分享到:

关键字:许继集团 特高压 智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