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专家支招运营商三措施破解高铁通信难题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3-08-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李欣)普通二等座乘客张杰坐在第15号车厢窗边座,上车入座后,他习惯掏出智能手机,像往常一样搜寻3G信号,上网查看即将在青岛召开的公司会议邮件。他还同时使用微信和QQ与同事、朋友们保持联系,他手机的微信和QQ信息的声音,隔好多排座位很高调地传到了记者耳中。
 
    8月6日下午1点28分,D6011次铁路动车组从济南站瞬间启动,这趟列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这趟车上今天将进行各方关注的高速铁路动车组电信信号质量测试,而且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还大胆邀请了各家媒体驻山东的十余名记者同行。
 
    D6011次车长朱秀凯告诉本社记者,在他当值乘务的日子里,遇到很多乘客一上车就问:高铁上经常没有信号,列车有没有免费开放的无线因特网信号可供接入。很多旅客希望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联络,上上网,打打电话,而不希望因为沿线信号问题让这几个小时变成只能呆坐或打瞌睡的“静默”旅途。
 
    为了真真切切考验中国现有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质量,记者今次特意借用并随身携带了中国目前仅有的3家移动运营商的手机话。动车驶离济南站不久,车速不高,3家运营商的信号都很稳定。但没多久车速上到195公里每小时,3家运营商的信号均出现波动,信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5格信号标志有一家剩下仅2格,最好也只有4格。记者分别通话时,某家运营商的手机语音通话出现闪断,而另一家则断断续续,几乎不能让通话双方明白对方说什么。
 
    可喜的是,在2.5G或3G网络方面,3家运营商移动数据网络基本可用,不过传输速度明显下降,网页浏览流畅度降低,视频播放质量则更低,播放30秒左右就要进行网络缓冲。
 
    一同参与移动通信信号测试的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邢建平告诉记者,乘客和今天乘车的记者们遇到的情况,正是中国通信科研部门和运营商们致力解决的难题。他说,目前业界的思路是:首先,增加高铁、高速公路沿线移动通信基站密度;其次,采用最新型高通芯片终端设备,目前这种芯片厂家已经生产出能满足时速648公里的手机芯片;第三,越来越多的人建议,在列车上增加设备采用‘软切换’技术,实行先接再断的“软切换”技术,弥补由于硬件切换速度导致的信号中断,有效克服多普勒效应。如果实现,这三项措施料可以大大缓解解决目前高速铁路动车、高速公路汽车等乘客在旅途中通信中断、通信质量差的难题。
 
    邢建平认为,可视通信和掌上通信将成为高速时代的重要通信诉求,车载通信和航空通信也逐渐备受渴求。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产业化方面,中国通讯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分享到:

关键字:专家 支招 运营商 通信基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