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屋顶光伏期待后来居上
就光伏技术而言,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应用。但近年来在应用环节,尤其是屋顶计划方面,中国已落后欧美一些国家。2008年后,我国光伏年装机上升至全球第二三位,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与常规能源相比,尚不具备完全市场竞争的能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吴达成认为,从技术上讲,我国光伏产业研发水平尚赶不上欧美日,存在投资小、技术储备少的问题,但目前整体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只是一些新型技术、未来技术仍有差距,如非晶硅电池效率太低等。
那么,目前有多少屋顶可以用来安装光伏电站?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润青介绍,中国现有建筑面积达61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430亿平方米,公共建筑89亿平方米,工业建筑95亿平方米。屋顶光伏安装潜力可达4亿千瓦以上,大的工厂厂房的屋顶多可安装1兆瓦光伏电站。
随着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推进,中国屋顶光伏项目快速发展。据统计,2009-2011年,国家批准装机15亿瓦瓦,已纳入补贴目录项目10.7亿瓦;2012年,批准项目17亿瓦。在现行的补贴政策下,部分地区项目经济可行。为利用华东、华南等地的工商业建筑,一些公司已开始签订大量的屋顶合约。
据了解,在光伏电站较为发达的德国,第三方投资者的参与非常普遍。在德国,公共建筑屋顶较为容易租到,但工厂厂房的租赁较为困难,因为企业担心20年屋顶租赁对厂房的使用有制约。在当地,电价收入的5%-10%作为租金支付给业主。
胡润青认为,在我国,建筑业主常和光伏项目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屋顶租赁租金的支付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固定租金,电价收入的一定比例,或屋顶免费使用,商定供电电价等。
光伏政策是否可以更给力
在严重雾霾及光伏产能过剩背景下,如何处理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与可再生能源多元多展的战略关系,对光伏产业发展是否足够重视?吴达成认为,从目前看,国家从重视程度上在不断加强,从行动上也看得出来。但是,作为一种全球共识,到21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应该作为替代能源出现,本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应该成为主力能源。为此,各国已在展开竞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行动已经晚了,所以要提速。
“前几年,因光伏三高没有澄清,影响了光伏的发展。多晶硅制造过程有耗能问题,但只要舍得投入,能够把对环境影响减到最低,耗能指标已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新型电池发展空间也在加大。”吴达成对光伏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光伏发电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与国际差距较小的产业,要通过市场实际应用对产业进行拉动,如建议国家改光伏项目电源补贴为电量补贴。
对此,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电监会高级工程师吴疆认为,现有历史阶段不能鼓励过多发展新能源。“世界上最差的事是能力太低而欲望太大。哪个国家有这么大能力,一句话就把国家能源结构改变?!政府力度已经很大了。外国政府也只是竞选口号。”
他认为,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补贴推一推,但不能变本加厉!全世界光伏、风电都是靠吃政府补贴,靠吃补贴的产业做不大。
而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则建议,继续加强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管理及发放。他说,今后鼓励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仍应适度补贴,但应防止补贴规模过大超出可支付能力。国家应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提高补贴绩效,在有限的补贴额度内,带动尽可能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力法更新滞后 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
“新能源是个新东西,但政策没有更新,显得有些滞后。能源利用的形态更新了,但法规没有更新,问题集中反应在电网这个平台上。”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说,“金太阳”工程是国家扶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属于自发自用项目,但国家《电力法》规定,如果自发自用就属自备电厂,电网要收备用费的,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电力法》发生了矛盾,主要原因是《电力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一直为修改。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张正陵说,“新能源因为新,所以旧的政策不适应,这不仅仅是长期没有修改的电力法。原来规定,只要是电厂,电网就要去调度。那么一个家庭装了屋顶电厂,人家周末出去玩了,怎么去调度,这个电厂没有"值班员"。假使你是一个供电局长,你也不会同意接入。建一个光伏只花几万元,而辅光缆要十几万元,又增加了很多成本与投资。不堪重负的电网,只能不理你。”
张正陵说,国家电网投资是有年度预算的,有主网和配网之分。分布式电源都是接入配网的,在预算之列但比例不大。分布式电源首先是就地平衡,然后是多余上网,对主网没有影响,主要影响的是配网。国网想建特高压,就是想把东北等一些地方憋坏了的风电送出来,但发改委不批。
“这是体制的问题。有人认为,国家电网大一统,特高压加强了电网垄断。但铁道部是不是一张网,但想改不也改了吗。电网做大做强对国家有好处,国家可以进行监管。如果说电网老板工资高了,国资委可以要求降下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