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输变电周围不产生电磁辐射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新闻 发布时间:2013-06-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架空的高压电线、住在变电站附近,是否会危害身体健康?近几年来,公众像这样的疑虑总是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会酿成群体性事件阻碍电网建设进度。而这一切,则源于公众电力知识淡薄,错误地将输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工频感应电磁场理解为是“电磁污染”或是“电磁辐射”造成的。
 
  6月20日,在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研讨会上,业内专家透露,国家相关部门有望出台关于电磁环境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国家标准,明确输变电周围确实存在的是“工频感应电磁场”,而非“电磁辐射”。
 
  “工频感应电磁场”不是“电磁辐射”
 
  连着线的塔架是传输电能的高压线塔,电能是靠导线来传递的,不是靠‘辐射’传递的。”由北京市科委立项成立的北京地区居住环境电磁水平调查课题组代表沈梦培举着图片生动地补充道,“传输电能的过程中就有损耗,这都是要极力控制在成本范围内的,要是再有辐射,都射出去了,电力部门不更加不划算了。”公众之所以对电力行业输变电设施周边产生的工频感应电磁场存在不安情绪,主要是总将其与高风险的“核辐射”概念混淆,误读为“电磁辐射”。
 
  事实上,这二者并无本质关系。“电磁辐射”是由天线装置产生,电场与磁场相互激发、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形成电磁场,并向空间传递电磁能量。而输变电系统产生的工频电场是由电荷产生,几乎与磁场无关,其变化产生的磁场几乎为零;工频磁场则是由电流产生,也几乎与电场无关,其变化产生的电场同样几乎为零。
 
  “二者不向空间传递电磁能量,也就不产生‘电磁辐射’。”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崔翔讲解道。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的《极低频场环境健康准则》中也明确指出,在电力线路、电缆、民房布线和用电设备周围,确实存在的是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而不是“电磁辐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应在工频电磁场行业标准中使用“辐射”概念。
 
  实测数据表明电力设备对人体是安全的
 
  变电站真的会危害身体健康吗?记者翻开《望京220千伏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实测报告》,清楚发现,根据对该变电站东西南北四面厂界监测结果显示,其最高工频电场强度达25.41伏/米,最低电场强度0.599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最高达4.920微特,最低只有0.088微特。
 
  据沈梦培介绍,像这样的数据,该课题组历时4年的时间已经在北京地区实测获取了2436组。测得的数据与我国执行的具体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工频电场强度小于或等于4000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100微特)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值(工频电场强度小于或等于5000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200微特)相比,大约都是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远低于限值标准。
 
  足以表明:我国供电系统的公共安全性是可靠的,完全能够保证附近居民的健康。
 
  此外,我国电力系统的工频范围在50~60赫之间,按照电磁场频谱中不同频率分类,是处于最低一级的“300赫兹以下极低频电场和磁场”,这与最高级的“大于300亿赫兹的甚高频电磁场”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北京地区居住环境电磁水平调查课题组经过研究,形象地向公众解释,50赫兹的工频电磁波波长6000000米,人体身高在2米左右,将人放到工频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上,当工频电磁波扫过时,2米和6000000米相比,可以认为从头到脚工频电磁波几乎是“同相位的”,所以也是安全的。
 
  大量事实都已证明,电力设备是不会产生“电磁污染”的,但为什么公众还有疑虑?电磁环境专家杨新树认为,尊重国际评估结论,尽早完善国家相关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及时发布公众信息,尊重公众知情权,才是解决公众疑虑的最好方法。
 
  据业内专家透露,关于电磁环境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国家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早已着手制定,至于迟迟未公布的原因,则是由于相关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尚未明确,届时将一同公布。
分享到:

关键字:输变电 周围 产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