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人才与科研喜获双收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3-05-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依据2010年3月2日颁布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关于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机构的实施意见(东政发〔2010〕12号)》和2011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签署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东胜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的合作协议书》,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于2011年6月1日作为东胜区全额拨款的地方事业法人单位注册成立。根据《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第1次市党政联席会议纪要〉的通知》(厅发[2013]6号)精神,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由东胜区人民政府划入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由东胜区人民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法人单位变更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法人单位,名称变更为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储能研究所),研究所进入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储能研究所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鄂尔多斯实现结构转型和科学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铸造国际一流团队。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及产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通过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与本地化培养相结合、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相结合,储能研究所快速组建一支80余人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8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30人,以及在站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近一年来,储能研究所1人获聘鄂尔多斯市“特聘院士科技顾问”,1人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特支计划”,1人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1人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3人荣获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荣誉称号,1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储能研究所研发团队2012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产业创新人才团队,2013年被评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储能研究所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并正在申报国家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实验)中心。
 
  坚持原始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储能研究所主要从事超临界空气储能与节能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及能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超临界空气储能技术是储能研究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与迫切的市场需求。储能研究所已申请或获得国内外专利50余项。近一年来,储能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超临界空气储能技术原理验证;完成了1.5MW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工程设计、关键部件加工及其试验验证,正在开展整机系统集成与联合调试工作,为大规模超临界空气储能技术工程示范与产业化奠定重要基础;储能研究所的几位科研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点项目“兆瓦级物理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国家973课题“钢铁生产过程的能量高效配置与余能梯级利用”、国家能源局“面向2050年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国家能源局“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与政策发展路线图研究”、国家工信部“工业行业能源梯级利用重大技术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LNG冷能利用的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究探索”等项目;储能研究所作为副组长单位还负责完成了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分享到:

关键字:鄂尔多斯 大规模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