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湿地保护来说。湿地公园是目前湿地保护工作的一个主要形式,这种具有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型公园也受到了人们欢迎。然而,不少环保人士认为,有些湿地公园是挂羊头卖狗肉。
他们认为,只见公园不见湿地已经成为当下湿地保护的一大弊端。不少湿地公园的负责人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旅游设施,对保护、科研的却投入很少。笔者曾亲见京郊一湿地公园花大钱修建“生态停车场”,以满足北京市民的周末观光需要。来的游客多了,环保人士却少了。有鸟类保护志愿者说,近年来地面硬化了,游客也熙熙攘攘,致使一些候鸟不去那歇脚了。
还有令人关注的秸秆焚烧。由于秸秆回收价格太低,农民拉去卖秸秆费时费力不说,还倒贴油钱。同时,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情况下,抢种抢收更显时间紧迫。这样,焚烧秸秆便成了现实可行的选择。对此,不少地方政府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简单地一罚了之。因而不少地区年年罚却年年烧,地方政府环保没有做到,却赚了不少的“外快”。
种种“伪环保”往往难以被人注意,因为“伪环保”往往处于环境保护与破坏的中间灰色地带。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确是为保护环境大费周折,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辛苦不但无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却成了破坏环境的另类表现。
这里面既有人们的认识问题,也有对利益的冲动。环保法修正过程中既要长出“牙齿”,咬住地方部门的利益冲动,又要擦亮“眼睛”,识别什么是伪环保,什么是真破坏。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