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从远方来”:缓解城市雾霾的快捷键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13-09-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安排部署10条共35项防治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近期,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也已陆续公布,其中,“限煤增气多用电”成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要措施。
 
  “限煤”即减少东中部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未来东中部地区新建燃煤装机将得到严格限制。到2017年,京、津、冀、鲁将分别减少原煤消费量1300万、1000万、4000万和2000万吨,共计8300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加快压减锅炉供热、钢铁炼焦、终端用煤的基础上,未来这些地区的电煤供应总量将难以支撑大规模新增煤电,基本没有新增煤电的建设空间。
 
  “增气”即加快提高供气能力,适度加快燃气电站建设,但燃气供应难以满足大规模燃气电站建设的要求。建设燃气电站,是京津冀鲁等东中部地区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举措。初步测算,除了满足居民、自备电厂及燃煤锅炉煤改气、化工、工业燃料等用气之外,未来5年京津冀鲁可用于发电的燃气增量仅可支撑不足2000万千瓦的新增燃气装机,规模相对有限。
 
  在能源消费中心地区,“限煤”减少能源供应、“增气”气源与旺盛的需求相比显得底气不足,为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多用电”成为最现实的选择,“电从远方来”成为破解能源供应短缺的最佳之选。我国巨大的待开发的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大多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和“三北”地区,在京津冀鲁等东中部能源消费中心地区的可开发清洁能源发电总量较为有限。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发展电动汽车,实现“以电代油”,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加之“以电代煤”的实施,都将加大对电力的需求。据已发布的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2017年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区外受电比重将逐步提高到30%以上,五年中各地分别需要提高10~20个百分点。京津冀鲁等东中部地区通过本地新增燃气发电、清洁能源发电等,难以满足巨大的新增电力需求,加快外来电力供应非常迫切。
 
  “电从远方来”,将极大地提升我国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开发总量和利用效率。对水电而言,川滇藏等西南地区的水电剩余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占全国水电剩余技术可开发量的80%以上。根据相关规划,西南水电消纳的主要市场在东中部地区,外送规模2015年将达到5700万千瓦,2020年9000万千瓦。通过大电网的有效调剂,不仅华中、华东、南方电网将大规模利用西南水电,华北电网也可成为西南水电的重要市场。西南水电已进入密集投产期,减少弃水、高效消纳的压力十分巨大,加快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非常迫切。对风电而言,规划建设的九大风电基地中,七个位于“三北”地区。2020年需要跨区消纳的风电规模接近1亿千瓦。近年来,“重发轻供不管用”在我国风电开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风电发展与电网发展脱节,风电的消纳市场受到很大局限,出现了严重的弃风现象。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是调整能源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控制温室气体的客观要求。必须汲取过去的教训,实现风电与跨区电网的协调发展,通过“电从远方来”,真正实现风电的高效发展。
 
  特高压输电跨越数百、几千公里,将西南水电、“三北”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以及西北部煤电等,瞬间传递到急盼“电从远方来”的京津冀鲁等东中部地区,对治理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特高压输电已成为成熟适用技术,大型特高压输电工程一般可以在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加快应用特高压输电,将对京津冀鲁等东中部地区大气环境治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系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 缓解 城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