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光伏出口呈多元化态势 发展分布式须转变认识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新闻 发布时间:2013-06-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编者按:6月14日~15日,由新能源商会主办的“第七届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暨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人士汇聚于此,探讨我国新能源未来发展路向。正面临行业困境的光伏产业无疑是此次论坛的焦点。而出口多元化、开辟国内市场、发展分布式利用和发展光热发电产业成为业界救市的呼声。
 
  “目前,光伏产业正处于一个整合和创新的时代,企业应通过创新求得新的发展优势,通过合作来开拓新的市场。”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光伏业内人士在产业低谷中宣示了他们的信心与责任。发展分布式利用、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也成为企业共同的呼声。
 
  对欧出口比重降低
 
  此次峰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光伏制造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多晶硅产量前五位的企业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球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2万吨。其中,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8万吨。
 
  1至4月,受市场政策和电力成本因素影响,相关企业陆续开工,多晶硅产量逐步上升。同时,价格开始回暖,从最低的16美元/千克回升至19美元/千克以上;进口仍然保持高位,主要进口来源国仍然是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其中1至4月,从韩国进口的比例最大,接近30%。
 
  出口方面,去年光伏产品的出口比前年略有增长,但出口额下降43.3%。前年出口221亿美元,去年出口额只有127.9亿美元。今年1至4月延续了这一趋势,仍然是增量不增收。但同时,出口开始多元化发展,对欧洲的出口比重逐渐降低。据了解,去年,我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占比接近70%,而1至4月已降至50%左右。与此同时,对日本、印度、以色列等亚洲国家,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口额增大。
 
  “整个光伏产品出口市场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尽管欧洲仍然是我们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是总体份额已在下降。”
 
  光伏行业协会正在筹建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该联盟正在加快行业组织建设。“我们正在有关部委支持下,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基础上筹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欢迎有关组织、企业加入。”据了解,筹建中的行业协会的工作规范已在制定中。据记者了解,相关的行业组织、企业已经收到了邀请加入行业协会的文件。由于尚需得到民政部门的审查批复,行业协会何时正式成立尚无具体“时间表”。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是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于2010年5月成立。
 
  在今年5月上旬举行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第四届会员大会上,该联盟宣布正式启动行业协会筹建工作。此前有媒体曾披露,筹建中的行业协会理事长将由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英利新能源董事长苗连生和晶澳太阳能董事长靳保芳等业内巨头担任。
 
  组建全国范围的行业协会一直是业内人士的期望。此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组织,代表中方与欧盟进行“双反”案磋商的是从事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及相关活动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面对当前光伏产业的困境,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只有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强有力的支持和协调下,才能解决光伏产业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等问题。
 
  此外,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王勃华也建议,光伏企业还应统筹兼顾,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并行发展,不能只片面追求国内市场。“短期内,我们的国内市场还消化不了过剩的产能,所以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还需要依靠国外市场。但是在国外市场方面我们要分两步   走,一方面巩固传统市场,另一方面要开拓新兴市场。”“开发国内市场,在加快推进发展分布式利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有序推进地面式光伏电站的发展。”王勃华说。
 
  树立“光伏消费”观念
 
  面对已在开启的国内市场,光伏企业也把更多的视角瞄准了日益兴起的分布式利用市场。在全国各地的个人光伏项目风起云涌般的建成投运的同时,行业内外也对个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存有怀疑。
 
  由于投资较大,且成本回收期长,个人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广受诟病。也因此使目前从事个人光伏项目投资建设的业主多集中在行业内的从业者或环保人士,并未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不少企业人士都极力呼吁,媒体、普通百姓应   转变观念,使光伏产品的分布式利用在国内能推广的更为迅速。
 
  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在接受 《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的个人电站建设多被看成是一种投资行为,这个观念需要适时的改变。“一个个人光伏项目建成后,大家都在帮业主算投入的钱要发电多少年才能把成本收回来。这种计算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比如你买一个冰箱,你是不会考虑用过多少年才能收回投入的成本的。从理念上变投资行为为消费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得把市场建立起来。”张征宇的观点契合了大多数与会企业人士的看法。但同时,另一位与会的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这种观念的转变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更多的扶持措施,把市场推动起来,使产业尽快的进入零补贴时代。”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出口 多元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