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撬动分布式光伏市场
“0.42元/千瓦时的补贴标准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可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又考虑国家补贴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的承受能力,还可鼓励技术和经营创新,从目前看,这是各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标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
上海硕能项目工程师马维伟说:“最终的价格符合了业内的期待,价格比起以前肯定是落了些,但现在的工程成本也在降低,所以内部收益率稍有上升。”“0.42元的价格补贴,企业的内部收益率可能达到9%以上。预期我们的分布式电站10年内可以收回成本,这比早前预计又快了2~3年。”马维伟说。
为加大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持,各地都在电价上尽可能的“补”。各省市补贴标准普遍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给予0.25元/千瓦时~0.3元/千瓦时的补贴。
截至8月底,浙江今年光伏发电量累计达430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98%。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对本报记者表示,最新政策的利好,也会有助于维持浙江分布式光伏发电爆发式的增长势头,预计今年会有500兆瓦的装机容量开工建设。
补贴方式激励作用明显
厦门东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补贴政策力度比之前的更大,以前是按上网的电量来计算,只有卖给电网的电量才有补贴,而现在不管是自用还是卖给电网,都有补贴。由于自发自用肯定会比“卖电”划算。所以,在设计装机容量时,还是根据自身的用电量来衡量。
另外,政策指出的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电网企业介入可规避交易风险,过去开发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同建筑业主进行交易的模式,弊端是一旦用电业主倒闭或并网不畅,都将使投资方陷入巨大的投资风险中。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适用我国,风险比较大,问题太复杂。分布式发电通过电网并采用双向计量电量结算或净电量结算的方式更合理可靠。”王斯成说:“分布式光伏市场能否真正启动,关键在于激励政策和运行模式,如果政策科学、合理,各方受益,而且程序透明,相信我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必将迎来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