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隆基硅材料:苦练内功 创新技术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3-08-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成为中国94家分享欧盟光伏市场配额企业之一的利好刺激下,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硅)股价连续暴涨。而几乎同时,隆基硅材料公司也披露了公司2013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近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73%。
 
  作为我市光伏企业中唯一的上市企业,隆基硅用漂亮的半年报展示出他们已走出行业冬天以及无锡尚德破产给公司带来的困境,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通过记者调查,迎来发展又一个春天的光伏企业在我市并不止隆基硅一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提前一步走入春天,无不与自身的技术创新、提档升级密不可分。
 
  以量博价迅速突围
 
  谈起这一个个“春光灿烂”的复苏业绩,各家光伏企业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重视技术创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回顾行业虚火旺盛的前几年,虽然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光伏项目,但真正掌握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甚至连硅棒也需要像国外购买,国内企业更多做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硅棒切片”,“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我们有什么实力和对方谈判?”我市某光伏业内人士曾不无悲愤地质疑。
 
  而现在,隆基硅总裁助理邓良平底气十足地对记者说:“我们之所以能与一季度相比扭亏为盈,主要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来提高自身实力。”他介绍通过技术创新,隆基硅新增专利及专利申请权13项,技术创新项目新增立项112项,研发结题107项。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隆基硅单晶硅棒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单晶硅片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0%。因而使制造成本持续降低,今年第二季度单晶硅片的非硅单位加工成本就较一季度下降了11.9%。所以,虽然今年上半年产品(折标准片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价格下降了26%,但隆基硅通过以量补价,单晶硅片销量(不含受托加工)比上年同期增长61%,从而顺利扭亏为盈。
 
  核心技术成为第一竞争力
 
  即将结束的这个月,西安光伏产业的发展喜事多多。在3家企业分享欧盟光伏市场配额的同时,另一大光伏巨头,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西安)的990 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并并网发电。该项目使用了4320块单晶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了建筑嵌入技术、建筑构件化技术和智能监控技术,总建筑面积15114平方米。采用分布式结构,巧借建筑屋顶和建筑空间,将光伏组件作为采光顶面板安装在厂房屋顶、车库库顶、仓库屋顶,利用太阳光能为办公和生产运行提供清洁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据中电投西安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国内光伏电池生产线基本引进自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效能转化率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组件产品研发不足差异性小,造成低价恶性竞争。即便是中电投西安最初引进的生产线设计电池转化效率也只有17.5%,但其并未陷入低价竞争中,而是培养和建设起了由6位博士和30余位硕士组成的本土化技术研发团队,经过近3年努力,通过三次大规模技术攻关,目前P型单晶电池的最高转化效率达19.2%,达到了该类型电池的国际先进水平。
 
  赢者的差异化市场选择
 
  除了自强内功,突破技术壁垒、降低生产成本外,我市光伏企业还纷纷在市场选择上大打差异牌。
 
  虽然有权分享欧洲“蛋糕”让一向以外销为主的隆基硅“很开心”,但邓良平坦言欧洲早已不是隆基硅的第一大海外市场。“我们早就将市场重心转移到了日、韩等国。”他说早在2011年日本地震,并引发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之后,日本就已经成为光伏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日、韩都是能源匮乏国家,他们很早就重视到新能源的开发,那次事故让他们看到了核能的不安全性,所以安全、无污染的太阳能自然成了首选。”今年上半年,隆基硅海外销售数量为8564万片,同比增长了420%。而其中大半则销售于远离欧美“红海”之外的日、韩等新兴太阳能需求地区。
 
  隆基硅的市场差异牌打的是寻求新兴市场,而中电投西安则选择是深耕国内市场,他们的战略是“生产的是硅片,卖出去的是电”。据了解,除了本月投产的99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今年中电投西安还将重点建设龙羊峡320MW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并于年内全面建成发电。光伏电站所发电量将接入龙羊峡水电站,以水光互补方式协调运行、统一送出。该应用革新将为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水电资源,从而探索大型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机制,促进太阳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隆基硅部分数据摘自《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半年度报告》)
分享到:

关键字:隆基硅材料 苦练 内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