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实现中国核建又好又快安全发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2-11-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坚决拥护大会的各项决议和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决心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提升核工业整体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核建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更加自觉地把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工作中,要紧紧抓住核电发展和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开工建设的机遇,坚持以核为本,狠抓主业发展,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管理提升,拓展发展领域,转变经营机制,努力实现中国核建又好又快安全发展。
 
  一、忠诚履行保军责任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军工工程、核工程建设任务,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作出新贡献。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做精主业
 
  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七个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点。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要积极推进中国核建股份公司上市,以公众化公司治理为目标,大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拓展业务领域。要积极主动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国际化经营模式,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效益。
 
  在核电工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核电站。要大力提高“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核电建造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实现第三代核电站自主化建造,为核电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工程建设支持环境。
 
  在核能产业化方面,要全力以赴建设好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并培养核电建造的EPC 能力。继续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优势,积极开拓低温堆供热、供汽和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三、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和选拔力度。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针对紧缺专业的紧缺人才,建立有计划、多渠道的引才引智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企业年金。在实现公平的价值分配基础上,营造和谐人气氛围。
 
  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要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制度。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培育中国核建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活动。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发挥他们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核建又好又快安全发展,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分享到:

关键字:实现 中国 核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