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推广电动汽车应结合治理污染契机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腾讯汽车 发布时间:2013-10-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十一期间,本来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但由于大长假前后北京等地所带来的雾霾天,确实给人们休假平添了不少的堵心。恐怕这一点,没有人会认为,雾霾的堵心不如堵车更令人心烦了。这是因为,污染的堵心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消费的乐趣,这就必然给治理污染形成了大气候和大氛围。
 
  应该说,对于治理污染而言,也是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靠人和的。这个人和,既然已经都调动起了全社会治理污染的心气,那么,就更需要因势利导的推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才成。这就需要在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将过去一致认为的限制与禁止、转变成具有积极意义的疏导与鼓励合理消费,这才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基础。就拿电动车来说,很显然对治理污染有着巨大现实意义的。如果在雾霾不断袭扰的情况下,仍不能下决心给予更大的扶植与推广的话,自然就会失掉最好的时机。所以,这就更需要大利推动电动车的市场化进程,并全力保证电动车的社会保障以及消费保障才成。
 
  治理污染限制汽车终不是办法
 
  对于治理污染的决心,我们丝毫不用怀疑。这是因为,污染已经影响到华北的大片地区,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蔓延的可能性。这就使得政府的工作重点,很可能就会从更多的基础建设,转向治理的过程之中了。像北京已经决定,在未来的几年内要投进五万亿来对污染进行全方位的整治。而现在开始,就停止审批有关高耗能与排放的工业项目。相比之下,辽宁也已经发出声音,“一旦出现污染天气,不排除限制保有量的可能性”。这些做法,尽管都是治理污染的具体方式,但考虑到这些限制与汽车消费的矛盾,很明显就会造成被动治理的问题。所以,靠一刀切式的限制,对治理大气污染来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汽车发展所关乎的国家经济以及民生问题很多,一味的进行限制以及此起彼伏的行政干预消费,很容易给汽车制造业带来影响。其中,像汽车产品过度的库存与积压、市场无序的竞争以及更多的制造闲置等等,都可以说是在汽车制造兴旺与消费市场巨大的流通之中,人为造成的另一层面的堵塞。所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用合理的办法来解决限制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只有这样,国内汽车发展与大气治理、才能够双赢的进行。
汽车尾气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
 
  推进新能源汽车需从实际出发
 
  可以说,一遇到雾霾天气,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感觉,就会明显地与以往不同。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从节能、还是从排放本身,都是应对大气污染的最好解决办法。但就是由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上这样与那样的问题多多,以至于十五期间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现在仍未落实的很好!这确实反映了新能源发展没有从实际出发的问题。而要想更好推进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是需要脑筋与产品同时替换,这才是真正能解决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普及的关键。
 
  作为脑筋的转变,很显然就是需要领导带头以及消费者响应,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上行下效的良性效果。而在两会期间,虽然一些领导带头乘坐新能源汽车,但就是由于直接影响力不足以及汽车技术进步的幅度不够,从而使这样的现象、很难成为汽车消费的大气候;另外,产品转变方面,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显然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特别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希望并非很苛刻,只是希望它能够在代步的基础上,提供在保障与服务上更多的便利,仅此而已。如果,管理者意识不到这样简单的需求,还将目光紧紧盯在盈利等方面的话,显然是很难有效推进新能源具体落实的。
 
  客观地讲,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已经出台了一段时间,它之所以很难提起消费者的兴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障基础的欠缺以及相应价格的高居不下,这样就会使抱着试试看想法的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在雾霾天气越来越产生影响的时候,这时候的决心和动力,应该是比什么都大的。而对于不疼不痒的补贴以及不能全面提供方便的做法,显然是与北京要投入五万亿的治理污染,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既然有这么高调的治理投入,何不先期投入巨资,让有车族换购新能源汽车与更多的新车补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呢!所以,治理污染首先就应当与推动新能源汽车联系起来进行,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有了这些主动意义上的减少排放,有何愁大气污染得不到改观呢!
分享到:

关键字:推广 电动汽车 结合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