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南网“十二五”保证安全可靠供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南方电网2011年工作会议上,南网董事长赵建国透露,南方电网“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突出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提高对大电网的驾驭能力。为此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南方电网将进一步加大电网发展投入,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十二五”期间,预计南方五省区需要新增电力供应60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新增一个广东省两年前的最高用电负荷。据悉,南方电网“十二五”期间将新增西电东送1730万千瓦,2015年西电东送总规模将达到4300万千瓦。
 
  南方电网表示,五年后城市客户年平均停电不超5小时,电网综合线损率降低至6.12%,实现农村“户户通电”、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据了解,去年南方五省区城市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9小时。
 
  为支持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进一步降低区域内碳排放水平,南方电网将新能源写入了未来五年的规划之中。赵建国指出,南方电网将支持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加快解决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有效接入电网问题,重点推动海上风电的开发利用,进一步降低区域内碳排放水平。“十二五”末,南方电网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将达到48.4%,发电量占43.3%,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1.9%,比“十一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深化节能发电调度,积极消纳西部季节性水电。
 
  南方电网还规划继续深入开展客户节能服务,预计至“十二五”期末对大客户的节能诊断比例达到70%。
 
  同时南方电网还将积极引导电动汽车发展方向,引入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培育电动汽车供电综合服务市场。“十二五”末,电动汽车供电基础设施满足五省区各主要地市电动汽车发展需要,并形成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总体服务体系。
 
  农网方面,南方电网将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电网,计划五年安排农网建设改造投资1116亿元,相当于电网总投资的27.9%,以此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全面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
 
  加快“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
 
  赵建国指出,拓展国际化业务是公司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南方电网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将外拓发展空间列入主要业务之一。
 
  南方电网“走出去”的整体思路是,按照“立足主业、立足周边”的原则,发挥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的作用,利用南方电网独特地缘、区位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拓展南方电网发展空间。
 
  据了解,未来五年内,南方电网将做好大湄公河次区域电网规划、参与该区域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优势,引导国内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输出;研究跨境经营模式,整合全网国际业务资源,搭建统一的国际化平台;加大对实体项目的投资力度,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港澳地区的电力业务快速发展,设备、技术、管理输出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全面推进越南永兴、老挝国家电网等周边国家相关项目。
 
  “十一五”期间打下扎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在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金融危机、亚运保供电等重大活动面前发挥了央企顶梁柱的作用;南方电网资产、规模快速壮大,西电东送总量翻番,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整体盈利能力逐年提高,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连续四年取得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逐年上升,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南方电网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大幅上升29位,列第156位。
 
  南方电网已经建立了有效应对复杂情况的保供电模式,在系统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2011年年初以来,贵州等地出现低温雨雪天气,但电网运行平稳,电力供应基本正常,未发生县级及以上城市停电和重要客户停电。
 
  南方电网已经形成了五省区统一、联接港澳及东南亚的电网。“十一五”期间,南网着力加大城网、农网建设改造力度,推进主网、配网、农网快速发展,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023亿元,为“十五”时期的2.3倍。完成农网建设改造投资691亿元。
 
  南方电网还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部署,开展并逐年深化南方电网“绿色行动”。2008年1月在全国率先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累计节约标煤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3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3.5万吨,去年底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运行。为企业用电大户提供节能诊断2.8万次,建成节能示范项目17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72项,累计节约电量46.4亿千瓦时。
分享到:

关键字:十二五 南方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