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宁波市电子学会举办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在民用中的前景研讨会上,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宏表示,该公司2011年以前出口占总销售额的七八成,目前出口只占销售额的三到四成。
而同城的另一家光伏企业——宁波洲升太阳能光伏制造有限公司也有着类似的情况,总经理王嘉艳向记者透露,在“双反”前,外销占比约50%,“双反”后下降了20%-30%。
“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对企业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中西部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二是在东部沿海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对多余电量并网给予补贴,并且扩大原来的‘金太阳示范工程’的规模。”宁波市电子学会秘书长徐友芳非常看好国内光伏市场,他认为未来5年中国光伏市场将快速发展,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
对于国内市场的前景,周建宏非常乐观,他认为,目前国内太阳能市场启动非常快,在未来三年内国内光伏市场比较稳健,将会持续发展。
据悉,在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将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免费全程并网服务后,宁波光伏企业如日地公司、东方日升、尤利卡、启鑫、仁和公司立即咨询入网事宜,纷纷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国内市场。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和洲升太阳能光伏制造有限公司也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尝试。“只要一有订单,肯定会投入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项目中去。”王嘉艳说。
日前,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电量给予补贴,补贴资金通过电网企业转付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位。
政策扶持外加财政补贴,让众多光伏企业看中光伏发电民用市场。一时间,“屋顶光伏发电”风生水起。
近期,记者从宁波市电子学会获悉,为了加快BIPV项目在宁波的推广应用,宁波市电子学会于2012年3月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在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现有厂房屋顶上率先筹建小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范项目。
“通过一年多的考察、论证、筹备、设计、施工,该项目于2013年9月1日调试完工。”宁波市电子学会秘书长徐友芳说。
据介绍,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KWp,采用462块235W多晶硅组件,8路汇流箱3台,直、交流配电柜1台,所有组串经过光伏防雷汇流箱集中汇流后进入交直流配电柜,经一台专用100KW高效并网逆变器逆变后400V交流输出,接入光伏专用计量电表与国家电网连接,实现并网发电。
据统计,该项目计算期为25年,投产期约为25年进行计算,初期总投资为72.4万元。通过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该电站25年寿命期内年均发电11万度。该项目接入类型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其盈利收益方式为自发多余上网。
宁波市海曙区经信局节能办主任王伟忠表示,该项目利用现有建筑屋顶与现有电力线路资源,通过用户测并网发电方式,做到不占用土地,不新建升压变电站情况下有效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
在其经济使用寿命25年使用期内,将光电转换效率衰减因素计算在内,该类光伏发电项目总共节省标煤975吨。每年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121.2吨,25年减排二氧化碳3025.5吨。
据了解,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既不直接消耗资源,同时又不释放污染物、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破坏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废水排放等问题,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
不但能低成本获取清洁新能源,又能利用光伏电池组件覆盖屋顶隔热、隔冷,起到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员工生产环境,构建绿色屋顶的和谐环境。
“短短的一个月,在六楼已感觉到了明显的隔热效果。由此可见,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有明显的节能效应。”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夏表示。
不仅仅是企业,光伏发电也“爬”上了居民的屋顶。
今年六月,宁波首家并网运行的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北仑小港五盟村的莫志凯家正式投运。
据了解,该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请并网容量为7.5千瓦,通过屋顶70多块太阳能电板发电,再经汇流装置和逆变器将发出的电从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进而并入大电网。预计每年可累计发电近4500千瓦时。在白天日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每小时可以发电5千瓦时,在满足自己日常用电的情况下,多余电量可以上网卖给国家电网公司。
莫志凯算了一笔账,此次申请的是7.5千瓦的电量,除了能满足自家用电,还能把多余的电卖给国家,估计8~10年能收回成本。“电板的理论损耗寿命是25年,也就是说8~10年后,就是净收入了。”
记者还了解到,自今年国家陆续发布关于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鼓励政策以来,光伏电站的环保价值在宁波刮起绿色新风。记者从宁波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平均每周接到1至2例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咨询。截至目前,该局已接到22家用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申请,共受理22个光伏发电项目,其中12个项目已并网,总计装机容量约28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