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数说西藏之“清洁能源”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中央历次西藏工作会议中,能源建设项目始终是确定的重点。
 
  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全国性援藏工程的开始。北京、福建、广东等省市和水电部、农牧渔业部等有关部门,分两批帮助建设43项西藏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其中电站建设是很重要的部分。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62项援藏工程中有18项能源项目。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投资额约256亿元的42个经济项目,重点安排在农林牧水、能源、交通等领域。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
 
  水能 

  技术可开发量1.4亿千瓦

  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足1%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4亿千瓦,分别占全国的29%和24.5%左右,均居全国之首。
 
  截至2010年底,全区水电装机容量为639兆瓦。目前西藏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0.7%,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支流。藏东南“三江”干流基本都没开发,仅开工建设了藏木水电站。
 
  根据自治区“大力开发水电,构建综合能源体系”的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西藏将重点发展水电,满足区内需求的电力装机和建设规模达到287万千瓦。
 
  对于未来电力发展,西藏制定了“三步走”:2012年之前努力缓解电力短缺矛盾;2013年至2015年解决区内用电问题;2016年至2020年使水电持续快速发展,“藏电外送”逐步成为战略性支撑产业,在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外送投产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西藏能源办公室副主任焦显政日前表示,据测试,西藏水电外送容量可以达到约9500万千瓦,外送电量4500亿千瓦时。
 
  太阳能 

  年均日照 3000小时以上

  利用率居全国首位
 
  西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100兆瓦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站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高网型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已达到9兆瓦,太阳能利用率居全国首位。
 
  作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西藏年均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年辐射量可达每平方米6000-8000兆焦耳。据自治区科技厅介绍,西藏太阳能研究、开发、利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以光热为主,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先后在西藏实施了“科技之光计划”“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电计划”“送电到乡”等太阳能光伏工程。目前,西藏已经建立了县级独立光伏电站7座、乡级光伏发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300多座,户用太阳能光伏电源、风光互补电源约10万套。西藏成为我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的省区之一。
 
  仅今年,在西藏开工建设的10座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投资将达20亿元。
 
  太阳能技术应用背后是西藏人的低碳生活。据估算,去年西藏通过太阳能光伏利用和光热利用,全年共节约标准煤16.28万吨,折合人民币上亿元。
 
  风能

  930亿千瓦时:

  年储量居全国第七
 
  由于高原独特的气候,西藏有着非常丰富的风能资源,但目前开发还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据今年西藏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参阅文件信息,初步测算全区年风能储量达到93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位。根据风能资源富足程度,分为藏北风能较丰富区、雅鲁藏布江上中游风能可利用区和藏东风能贫乏区三大区域。
 
  1982年4月,藏北那曲地区从内蒙古引进2台2千瓦、1台50瓦风力发电机,当月便运行发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引进风力发电机近700台,总装机容量在100千瓦以上。在那曲县红旗乡、德吉乡和双湖办事处马尾乡等地,小型风力发电机结束了牧民世世代代靠点酥油灯照明的生活。
 
  2001年起,为了弥补风能单独发电在资源利用上的季节性缺陷,西藏大力发展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将“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结合到一起。目前全区建有10余座风光互补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千瓦。
 
  近日,那曲地区双湖区“独立运行中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合作”项目完成建设,其中单台风力发电机功率为10千瓦成为迄今为止全区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预计该电站年发电量将超过18万千瓦时。
 
  地热能 

  发电潜力约80万千瓦

  占全国装机八成以上
 
  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区已发现温泉、沸泉等各种类型的地热显示区664处,发电潜力约80万千瓦。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88%集中在西藏。依据初步调查的350余处地热现实点的热流量估计,其热能折合每年300万吨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它对长期缺电的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悉,在西藏羊湖水电站建成之前,冬季拉萨电网60%的电量都要依靠羊八井地热电厂输出。
 
  据电厂厂长柳承志介绍,目前电站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至今年5月已发电25亿千瓦时,去年发电1.4亿千瓦时。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启动地热能调查与开发利用工程,到2015年,预计全国地热能利用总量将相当于6880万吨标准煤。作为全国地热资源最丰富但利用率最低的地区,西藏将大有可为。
 
  生物质能   

  总量约12.8亿吨

  开发利用前景诱人
 
  西藏的生物质能源相对丰富,总资源量约为12.8亿吨。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赵廷林分析说,全区每年各种生物质能源的消耗量占总能耗的80%,其中消耗牛粪162万吨、草皮41万吨、薪柴102万吨。由于生物质能源可就地开发就地利用,不但环保且符合广大群众长期使用习惯,西藏在着手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上,应优先发展生物质能源。
 
  2007年,自治区科技厅按照《西藏薪柴替代规划》要求,启动了生物质压缩燃料和户用气化炉技术在西藏的适应性研究项目,同年秋季开始了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
 
  实验数据显示,一个家庭如果完全使用生物质压缩燃料替代牛粪,每年可减少使用27.38吨牛粪。不但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也能为全区高寒、高海拔等地区能源匮乏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亦将产生积极作用。
 
  根据《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年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率将达60%。
 
  可燃冰   

  超350亿吨油当量

  高原冻土的畅想
 
  今年4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表示,今年我国关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工作将拓展到西藏羌塘。被誉为“后石油时代”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深海和高原地区存在。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陆域可燃冰主要赋存于青藏高原冻土带,专家粗略估计储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供使用近90年。2008年—2009年,我国在青海省海西木里地区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据介绍,2011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西藏主要开展“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表示,中国陆域冻土带的可燃冰大约在10-15年内可开发利用,它的发现意义不亚于大庆油田。
 
分享到:

关键字:数说 西藏 清洁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