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发展规划》规定,财政补贴的方向是高端技术合资合作,并进行国产化的公司,而外资品牌目前无一满足这个要求,享受补贴的仅是本土品牌。
笔者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目前国内本土品牌可进行私人市场化运营的新能源车品牌并不多。一直专注新能源车研发与推广的比亚迪(002594)目前也仅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更多的品牌还是停留在大客户采购的试点上。二是外资品牌开始加速向其在华合资企业导入新能源技术及车型。
而对自主品牌带来更大威胁的还是丰田。虽然目前丰田在华还停留在混合动力车型,但依据丰田的技术水平,导入插电式混合动力,甚至是电动车并非难事,只是由于其在华的中国研发中心到2015年才能投入使用,推迟了其国产的进度。
到那时,已实现新能源汽车国产的外资品牌同样可以拿到我国的财政补贴,以其技术积累及规模成本,是国内自主品牌难以抵挡的。因此在地方补贴细则开始陆续出台的现阶段,可获补贴的自主品牌要抓紧进入市场化运营,实现规模化,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