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电投望闻问切查短消缺 实现利润53.28亿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市场需求不足。严峻的形势给中电投集团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中电投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敏锐地意识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时候,就是管理问题容易暴露的时候。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高度重视管理工作,越要向管理要增长、要效益。”“抓管理”作为中电投集团201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陆启洲强调,要“树立系统的、全局的、整体的管理思维,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解放,认识上有更大的提高,能力上有更大的提升,管理上有更大的突破。”一年来,中电投集团牢牢把握加强管理这一永恒主题,步履坚定,成果丰硕。
 
  火电板块减亏增利67亿元,创近几年来最好成绩;水电板块捷报频传,全年实现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煤耗在2011年下降10克/千瓦时的基础上,又降低了4.7克/千瓦时,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成本控制取得新成效;发电量增长7.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4个百分点;火电利用小时相   对值达到102.3%,高于所在地区同等机组平均水平99个小时;增收节支6.86亿元,非生产经营性支出控制成效显著,全系统可控管理费用继续下降。
 
  2012年,中电投集团全年累计实现利润53.28亿元,EVA14.4亿元,创中电投集团历史最好水平。
 
  数据见证了中电投人在向管理要效益、要增长的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成绩更彰显出中电投人事不避难,扎实奋进的信心与决心。
 
  形成共识砥砺前行
 
  收获来之不易,更非偶然。
 
  2012年3月20日,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水平、要发展,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一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大幕在中央企业中拉开。
 
  中电投集团领导班子既感到了压力,也看到了机遇,审时度势、谋定而动。
 
  在中电投集团上下全体干部员工的大力支持下,领导有力、层次清晰、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管理思想更加解放。“凡事讲规矩,凡事讲程序,凡事讲标准”的理念渗透在中电投集团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管理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
 
  管理思维更加系统。凭主观,凭经验、凭感觉的粗放型管理得以改善,靠制度、靠机制、靠规范、靠流程来保证企业有效运转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
 
  集团管控实现更大突破。资金管理集中度达到96%,物资总包配送范围不断扩大,“五大专业化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物装平台、金融平台、物流贸易平台全年累计实现利润17.1亿元。
 
  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中电投集团通过管理关系的有效制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管理行为始终处在有力的监督保障之下,管理工作不断自我修正,始终朝着预期的正确方向发展。
 
  主动求变查短消缺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系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找到管理提升的突破口,尤为重要。
 
  中电投集团以火电运营诊断为切入点,“望闻问切”查短消缺,适时而动。
 
  火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90%以上的中电投江西公司,自组建以来,连续十年巨额亏损,成为中电投集团的亏损大户。
 
  2012年3月27日,中电投集团首批运营诊断专家率先进驻江西公司。经过两个多月细致、全面的诊断,江西公司的症结渐渐清晰起来。
 
  在“诊疗”过程中,中电投江西公司针对燃料管理、市场营销、生产指标管理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狠抓整改治理,实现全年赢利2.35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2012年7月2日召开的中电投集团年中工作会上,陆启洲要求,在认真总结火电运营诊断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全面开展对三级单位的生产安全运营诊断。同时把运营诊断作为管理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全集团公司各个产业板块推广。
 
  2012年7月23日,中电投集团在平圩发电公司召开火电企业生产运营现场会。
 
  2012年8月21日,铝业运营诊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随后,水电、新能源、煤炭、高新等产业也相继制定诊断标准,开展各自领域的运营诊断工作。
 
  生于虑,成于务。“生产安全运营诊断工作,不能搞‘一阵风’,要定期进行新的诊断,形成闭环管理长效机制。通过运营诊断和持续改进,切实使问题得到解决,体制机制得到完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得到提高。”陆启洲的话掷地有声。
 
  如今,中电投集团已对继续深化运营诊断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要求分产业建立完善包括指标评价和管理评价的运营诊断标准,以标准为依据,以对标为手段,对照标准,查找问题,边查边改,并形成定期诊断、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固本培元夯筑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是企业的基本功,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标,向先进看齐,向一流标准看齐,向市场要求看齐。中电投集团煤炭、火电、水电、铝业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标准达标率达到90%、先进标准达标率达到70%,部分指标跃居行业前列。
 
  “标准化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陆启洲强调。
 
  2012年,中电投集团基础标准进一步统一,标准化体系框架构建基本完成,项目前期、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环保节能、市场营销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例,到2012年底,中电投集团已有50家电力企业完成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达标率超过42%;26家非电产业完成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达标率完成81%。
 
  成绩是对中电投集团稳扎稳打开展生产和工程建设管理的最好诠释。2012年,在全国大机组竞赛中,中电投集团田集2号、大别山1号、抚顺热电1号、黔西3号分获一等奖和可靠性金牌机组。
 
  平顶山项目、大连甘井子和江西景德镇项目、海口垃圾电站项目、吉林白城项目分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和鲁班奖,囊括了基建工程全部重要奖项。
 
  准确把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扎扎实实提高管理水平,先天不足的中电投集团在管理水平上与其他发电集团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
 
  展望未来,中电投集团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提升管理思想、体制机制、基础管理、管理现代化、执行力、企业经营绩效,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集团夯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中电投 望闻问切 实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