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发电行业深度变革的十年。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业属性、发展模式、产业格局,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完全的垄断行业和单纯的公用事业,到完全的市场主体,发电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在保障安全稳定电力供应、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电力央企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遵循市场规律,努力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是中国国电战略转型的十年。转型,不仅是新产业领域的拓展,更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国电集团主动应对内外部环境重大变化,牢牢把握能源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的生动实践,不懈探索着生存发展之路。2008年以来,公司在火电业务累计亏损164亿元的情况下,仍累计实现利润111.6亿元,近三年每年保持60亿元左右的稳定盈利。实践证明,转型发展是发电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不转型就没有出路。
这是且行且思如履薄冰的十年。党和国家的培养和信任,让我一步步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保证全国人民有电用,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证员工队伍和谐稳定,就是我的本分,必须心怀履冰临渊的敬畏,做到止于至善。“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我时常这样提醒自己。
十年·大事
一、国电集团率先提出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战略
2008年7月9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在2008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确立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方针和“转型企业、挖掘潜力、提高质量、创造一流”的中心任务,开始谋划转型。2009年,基于对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和世界能源变革趋势的认识,公司提出“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着力建设节能环保燃煤电厂,着力提高水电开发规模和质量,着力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着力建设大型低碳化煤炭综合利用基地,着力发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初步形成。2010年,公司进一步确立加快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发展目标,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建设创新型企业两大战略任务,战略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国电集团率先提出的“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发展战略已经得到业内普遍认可,“眼睛向内、不等不靠,深入挖潜”的工作思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二、国电龙源电力登陆香港H股,资本运作成效显著
2009年12月10日,国电龙源电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7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海外融资的总和,成为截至当年全球第八大IPO和全球能源行业第一大IPO,同时也是1999年以来全球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企业IPO,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国电集团资本运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常规发电、新能源、煤炭、煤化工和科技环保等上市板块,实现滚动交替融资。常规发电企业国电电力2010年在股市低迷情况下成功融资95.7亿元,创A股市场最大规模电力再融资记录;高科技企业龙源技术2010年登陆创业板,成为央企作为实际控制人的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技环保集团2011年在香港上市,成为央企中首家在境外上市的科技环保类企业。
三、等离子点火技术屡获大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0年7月23日,国电龙源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无燃油点火及稳燃技术”获得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国电集团等离子点火应用装机超过2.5亿千瓦,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国电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累计获批国家级研发中心6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被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在北京“未来科技城”建设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聘请“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已引入1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国家“863”项目和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9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27项。累计获得专利363项。
四、国电集团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二,电源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3月,丹麦BTM咨询公司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国电集团2010年底风电装机达到895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二。国电集团近年来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1年底,火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占38%,比2007年提高22个百分点。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48%,装机比重达22%,比2007年提高12个百分点。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独树一帜,风电装机1226万千瓦,投产容量、装备水平、发电量和经济效益等均保持亚洲领先地位,建成国内首个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项目。水电形成了大渡河流域为主,新疆、云南、四川、西藏“四区一流域”的水电布局,装机是成立之初的3.8倍。太阳能发电、分布式能源、生物质、地热、潮汐等清洁能源稳步发展,目前在电力行业品类最全。
五、国电集团发电装机位居全国第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10月31日,随着国电龙源江苏如东15万千瓦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工程首批5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目前,公司可控装机容量11277万千瓦,已经位列全国第二。历经10年跨越发展,国电集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底公司资产总额是成立之初的近10倍,装机容量是成立之初的近5倍,完成年发电量是成立之初的3.6倍。2010年国电集团首次挺进世界企业500强,位列第477位;2011年提升72位,位列第405位;2012年上升64位,位列第341位。在国资委第二任期考核和2009年、2010年、2011年考核中,国电集团荣获四个“A”级。
金榜·十年

1.百万千瓦机组运行效率最高
截至2011年底,国电集团百万千瓦火电机组供电煤耗288.1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3.84%,在可比企业中最优。
2.等离子体无燃油点火及稳燃技术
该技术由国电集团所属龙源技术公司自主研发。应用此项技术,可完全取消电厂燃油系统,降低了运行成本和机组的一次性投资,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2010年7月23日,该技术获得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该技术应用装机超过2.5亿千瓦,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累计节约的燃油相当于胜利油田半年的产量。
3.火电行业百万千瓦DCS控制系统
DCS,即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重大装备的“大脑”、“神经中枢”,对冶金、电力、石化等重大装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电智深公司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DCS系统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打破了跨国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高端领域的垄断,对于确保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4.海上(潮间带) 示范风电项目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项目,开展了海上(潮间带)风电运输及安装设备研制、海上风机钢结构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潮间带施工船舶研制及应用、钢结构风机基础制作及防腐工艺研究、分体吊装方案研究等,取得多个实用专利,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积累了经验。
5.电除尘高频电源项目
国电电科院经过多年潜心开发研究,成功研制了功率为115千瓦的电除尘器高频电源,多项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国外先进水平。
6.大型火电机组空冷设计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该项目由国电集团与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完成,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北方典型气候和环境条件下20余个空冷机组的设计和运行。
7.湿法烟气脱硫集成技术
该技术由国电龙源环保公司自主研发,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特别是脱硫效率、系统可利用率、钙硫比(Ca/S)、厂用电率这四项综合指标均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该技术在脱硫效率、系统可靠性、吸收剂利用率和物料消耗、运行费用等各个方面均优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8.双尺度超低NOx燃烧技术
该技术由国电龙源环保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成功。该技术在不降低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防渣、稳燃、低NOx排放,系统综合指标和单体性能已经全部达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系统的设计能力、配套能力均为国际领先水平。
9.零电压穿越等风机制造技术
零电压穿越技术由国电联合动力研发。2011年4月,国电联合动力1.5兆瓦双馈型风机通过了德国GL-Wintest的零电压穿越认证测试,这是国内第一个通过零电压穿越现场认证测试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2011年12月,自主设计开发的6兆瓦双馈海上风机顺利下线,标志着公司在大型风电机组研发和生产上走向了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行列。
10.新型潮汐发电机组研制项目
该项目由国电集团所属龙源电力牵头完成。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双向潮汐电站的水轮机组进行优化设计、流动分析和动力特性分析,填补了国内在潮汐电站多工况运行方式方面研究的空白。项目得到了国电集团和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并作为研究课题列入国电集团科技项目和 “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1.宝二电厂“三塔合一”脱硫项目
该项目是国内首套采用冷却塔、烟囱、脱硫岛“三塔合一”技术的脱硫工程。与采用传统技术的脱硫工程相比,它节省了排烟、脱硫装置占地面积和90%烟囱投资。该工程由龙源环保公司承建,于2011年1月12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通过验收。试运行期间,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脱硫效率保持在96%以上,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12.东胜热电乏汽余热利用项目
该项目是我国范围内第一家应用热泵技术的空冷机组。项目投产后,将增加电厂供热能力124.5兆瓦,满足250万平方米城市新增供热负荷的采暖需求,节约供热标煤不少于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万吨,全年节约发电煤耗12.7克/千瓦时。
13.宿迁热电氨法脱硫项目
氨法脱硫工艺,即使用液氨作为脱硫剂,脱硫副产物为硫酸铵-可直接使用的化肥和农业复合肥的原料,系统实现无二次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宿迁热电氨法脱硫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30万等级)的氨法脱硫项目之一,可以年减排二氧化硫近一万吨,年产硫酸铵约两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