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国庆节前,由合肥工业大学牵头,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10家单位协同参与的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在合肥工业大学揭牌。据介绍,预计到2015年,该中心协同企业电动汽车产销量将突破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
据了解,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将通过跨学科、跨高校、跨行业和跨国别的合作,围绕电动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的重大关键技术,打造国际领先的协同创新平台,争取在5年内与协同单位共同建设有5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支撑的学科群和3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及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把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我国电动汽车及其电网相关领域重要的研究开发基地。
自2012年5月28日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开始组建筹备以来,已汇聚研发科技人员140余人,其中院士2人,千人计划获得者2人,知名企业总工6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预计到2015年,该协同创新中心将承接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50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00项以上,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以上。并突破电动汽车一体化底盘技术、轻量化车身技术,大幅度提升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池管理技术以及快速充电技术,大幅度改进动力电池技术;设计制造5款适于大规模应用、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系列核心零部件产品以及与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相匹配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产品。
据介绍,合肥工业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研究和攻关方向之一,已自主开发出多款电动汽车,推动了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合肥市等企业和政府进入电动汽车领域。2009年7月,在合肥市支持下,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合作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已与江淮汽车开发了两代电动汽车,学校70多项技术得以应用,目前已有近2000辆车投放市场。共同研发的新一代电动车将于今年底前生产4000多辆投放市场。近五年,合肥工业大学承担 “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相关领域科研项目共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50余项(含“863”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金额2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