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北汽与戴姆勒签署战略协议 正式控股北奔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3-02-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1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联合对外发布签署股权协议公告: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北京奔驰中外股比将由原来的50:50调整为51:49,北汽股份实现对北京奔驰的控股,为其最终上市扫清障碍。
北汽与戴姆勒签署战略协议 正式控股北奔
    此次合作协议还确定了戴姆勒股份公司将增持北汽股份12%的股权,并获得其董事会中的两个席位。与此同时,戴姆勒在双方合资的销售服务公司——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股份将增至51%。
 
    至此,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心中的大石。历经三年运作,北汽IPO终于指日可待。
 
    不甘心做“四小”的北汽急切的渴望发展,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决定上市进行融资。按照计划北汽于今年底将登陆H股,筹集约100亿元,主要用于自主品牌的发展,目前北汽股份的主要自主业务有三大块,北汽品牌、微车威旺品牌以及刚刚发布的绅宝品牌。
 
    按照北汽最初拟定的上市“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和越野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北京现代中方资产注入北汽股份,这一步在北汽股份成立时就已经完成;第二步是将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和2009年收购的萨博知识产权转入北汽股份。据了解,萨博知识产权早已归属北汽股份,现在亟待解决,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奔驰的支持。
 
    2012年,北汽集团实现销售利润170亿元。这些利润来源主要是强大的合资伙伴。目前,北汽E系列上市不久,绅宝品牌刚刚发布,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北汽只能依靠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强大的吸金力,为其上市提供了有利支持。
 
    但由于北京现代中外持股仍是坚持中国市场的“老规矩”50:50,因此只能作为注资方,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徐和谊打起了北京奔驰的主意。在中国市场,50%的底线一直是中外合资的潜在规定,徐和谊大胆破界。
 
    其实北汽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09年,上汽为了吸收上汽通用的盈利能力,满足上市需求,就从当时仍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通用手里以8450万美元价格收购了1%上海通用股份。事过两年,恢复后的通用就着手回购1%股权,作为强势的跨国企业,通用怎么甘心屈服于上汽之下,错失在华大好利润。通用亦是如此,何况戴姆勒。但不可不认可北汽为自主品牌发展赚取更多本钱的苦心。
 
    另外按照协议,戴姆勒未来将认购北汽股份12%的股权,相关事宜将有待政府部门的批准,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
 
    戴姆勒能如此痛快的暂放主权,配合北汽也是有原因的。2012年,奔驰全球销量132万辆,在中国市场,销量19万多辆,中国市场俨然已成为奔驰主要的海外市场之一。面对宝马、奥迪竞争对手不断带来的压力,奔驰渴望深耕在华市场,提升竞争力。除了特别任命Hubertus Troska先生为公司董事会新成员,专门分管中国市场外,奔驰希望能在中外合作中拥有更多主动权,创造更多有利价值。
 
    其实早在福田汽车登陆资本市场之前,戴姆勒就有意参股福田汽车,但最终未能成行。此次合作表面上戴姆勒是“牺牲自己”支持北汽上市,但或许它才是最后的赢家。
 
    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中还涉及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股权问题,按照约定戴姆勒将股权增至51%,真正掌控销售主权。这或许是戴姆勒仗义相助的根本原因。
 
    其实早有消息报道在新的销售公司德方主要负责销售、市场、财务以及售后业务。而中方负责网络发展及培训、二手车大客户部和工会板块等领域,公司的重要部门都由戴姆勒掌控,整个公司北汽方面人数不超过200人。
 
    此次签约说是合作,更像是互利互惠的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正如徐和谊所说:“戴姆勒持股北汽股份将有利于在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各个方面促进北汽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提升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分享到:

关键字:北汽 戴姆勒 新能源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