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风电行业 “国”字头企业地位显现

作者: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发布时间:2012-05-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风电行业巨头华锐风电“解约门”让身处行业萧条期的各大风电企业裁员问题引起市场关注。
 
    事实上,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自2011年风电产业发展因市场及政策环境陷入低迷期以来,众多国内外龙头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均陆续出现过不少裁员现象,更多的还有停产导致的员工大量辞职现象。
 
    分析指出,市场不景气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公司订单下滑。而如今的风电行业,市场恶性竞争以及产能严重过剩已经逼迫各大厂商纷纷进入战略收缩期,以往为抢占市场的风头不再。形势不断演变,市场即将分化,拥有“国”字头背景的企业或将渐渐占据产业主导地位。
 
    企业战略收缩
 
    中国证券报记者电话联系曾经活跃在风电市场一线的各大品牌厂商人士时,得到的答复多为“我已经不在原单位了。”这或许是目前风电行业萎靡不振的一个最好注解。
 
    据了解,由于市场订单减少,自去年以来,诸如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吉鑫科技这样的新老“贵族”们都出现过大批裁员的现象,更多的企业则因订单量持续下滑而被迫关闭厂房,停机检修。相关员工随之长期待岗、或者降薪。不少员工为谋发展不得以选择辞职。
 
    在这场风波中,拥有品牌及质量优势的国外品牌也被卷入其中。全球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今年初宣布将裁员3000人,其中中国区裁员400人。另一巨头印度苏司兰公司则被曝关闭在中国天津设立的工厂。
 
    一位去年10月离开苏司兰中国公司的前员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苏司兰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市场订单量为64兆瓦,相比2011年高达210兆瓦的订单量大幅减少。受此影响,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开始压缩在华各地分公司待遇,他所在的公共关系部门也受牵连。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离职,目前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专门负责政府沟通事务。
 
    市场开始分化
 
    近年来,国内从事风电整机制造的厂商快速扩充,市场的盲目扩张一度拉响产能过剩警报。激烈竞争局面下,国内诸多厂商纷纷发力降价,整机造价一度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到2011年低于4000元/千瓦,5年间下降一半。低价竞争白热化,各大厂商收获的是产品毛利率的一路下滑,有的厂商目前毛利率竟然为负。
 
    此次华锐风电陷入“解约门”,与过去四处招兵买马扩建生产基地的胜景形成巨大反差。据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其目前在云南、江西、贵州、江苏等地已新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基本实现了对全国主要风电市场的全面覆盖。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布局各地市场是过去几年各大风电厂商的基本市场策略,而如今,以裁员或停产为表征,各大厂商不得不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产业发展形势的演变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迎来市场格局调整。中国风能协会一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市场行情不佳,以往硬拼硬打的企业可能很难再现昔日风采,而“背靠大树”的拥有国字头背景的企业将逐渐脱颖而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去年酒泉380万千瓦的风电招标,绝大多数订单被国电集团下属的联合动力、以及大唐集团下属的华创风能拿走,而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龙头企业则收获甚少。中国风能协会列出的最新风电制造商排名中,国电联合动力2011年新增市场占有率上升3.5个百分点,上升速度最快,并首次进入前五甲,成为去年风头最劲的风电厂商。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 行业 字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