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十分钟。”这是本次高峰会主持人为各位代表限定的发言时长。然而,一旦走上演讲台,各大电力企业负责人便常常忘记了时间。
在这个舞台上,大家深入交流,同飨思想盛宴,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勾勒出蓝图与路径。
谋当前 更谋长远
“我国能源运营态势日益偏紧,能源供需形势有了新变化。浙江省外购电比重大大提高。原来我国的电力缺口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现在则是向全国蔓延。”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徐小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徐小丰的感受没有错。我国电力工业当前的确“总量趋紧”,电力供应持续紧张。
中电联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煤电运紧张和缺电问题年年出现,并呈现范围扩大、时间提前、程度加深的趋势。缺电从能源输入地向能源输出地蔓延;缺电时段从季节性、高峰期向长期性、“淡季”转变;电力缺口快速扩大。2011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入冬以来,全国已有17个省市出现拉闸限电。预计明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5000万千瓦。
与会代表忧当前,更忧长远。因为今年的电荒还属于机组出力不足的“软缺电”,需要防止的是因装机不足出现的“硬缺电”。
一方面,社会用电量在增加。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6.3万亿千瓦时和8.3万亿千瓦时。另一方面,装机规模却在缩减。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火电在建规模6418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减少2122万千瓦,虽然水电、风电今年装机容量有所增加,但受火电新增规模大幅减小的影响,预计201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将比2011年减少1000万千瓦,是2006年以来投产最少的一年。
此消彼长,明后两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供应存在缺口几成定局。
本次高峰会呼吁,在电源方面,我国必须加快大型电源基地建设,重点加快西部和北部煤炭基地的煤电一体化开发,建设坑口电站群;优先推进重点流域水电梯级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大型水电项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集约有序发展。在电网方面,特高压技术已经成熟,其安全性、可行性、优越性已经过实践的验证,可为大型电源基地电力外送提供有力保障。
“电力工业发展必须适度超前。”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重申了这个话题。
要发展 更要调控
“防止缺电成为常态,关键是解决煤的问题。”“煤炭是我们电力的大米饭。”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建国说。他认为,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煤炭是电力工业的主要一次能源,因此处理好电力发展和一次能源关系的重点在于处理好电力与煤炭的关系。
“核电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体制机制的科学设计。”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说。
不论是电源布局,还是开发节奏,抑或是技术路线,我国能源领域一些问题的出现,追根溯源,都可以从“调控力弱”中找到部分原因。而从电力开发、配置和使用三方面加以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楚了解到调控之重。
在开发环节,电源集约化开发比重较低。即使是风电,也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缺标准、缺规划,与调峰电源、配套电网建设不协调。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实施能源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外送、大范围配置的必然性。但是2010年,我国大型煤电、水电、风电基地装机仅占全国总装机的10.5%,集约化开发的比例还很低,与资源集中分布的格局不相适应。
在配置环节,过度依赖输煤,输电比例过小,输电优势没有发挥,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国家对煤炭市场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
在使用环节,高耗能产业用电比例高、增长快。今年1~11月,高耗能产业用电同比增长12.4%,高于第二产业用电总体增速0.5个百分点。
基于这样的态势,大家一致认为,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改变电力发展长期受制于煤炭、煤价、运输的被动局面,把握电力行业发展的健康权和主动权,保障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的科学发展。
盼救急 更盼机制
电价关系电力行业发展能力和赢利水平。近期,国家上调销售电价,主要疏导火电电价矛盾,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但是,本次与会的代表普遍反映,这种“救急”式的电价调整治标不治本。因为电力企业更需要的是机制。
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电煤价格上涨已超过150%,令电力行业有泰山压顶之感。
刘振亚指出,总体看,有利于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电价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国电价水平总体偏低,没有真正反映电的价值;电价结构不合理,存在各种交叉补贴现象。他建议,健全电价机制,应尽快完善一次能源价格、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之间的联动机制,反映能源供应的合理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状况,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引导电力市场建设和有序运行,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机制缺失”除了指合理的电价机制和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还包含缺乏统一的电力发展规划机制。厂网分开改革后,电源电网统一规划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电力与煤炭、运输的协同规划机制缺乏。由此带来电源电网失调、输煤输电失调、风电无序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好消息是,中电联已经完成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下一步,中电联将致力于实现电力规划与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实现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紧密衔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顺达提出,电力工业规划,尤其要关注顶层设计问题。
刘振亚指出,从根本上解决电力发展中的“总量趋紧、调控力弱、机制缺失”问题,关键是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电为中心,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发展、规模配置的原则,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扭转“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发展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