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广东力争打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排头兵

作者: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2-09-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南方都市报9月3日报道,广东想打造“东方底特律”,并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新能源汽车扩张蓝图。8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提出,探索新能源车具有商业性可行的市场推广模式。
 
  据悉,2015年,广东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要达到5万辆,即将到来的广州车展上,也将有数款新能源汽车发布。
 
  新能源汽车在珠三角无缝接驳运行
 
  尽管眼下汽车业库存难消,遭遇行业“极寒”气候,但国家政策助推之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业的“御寒术”。早前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新能源车型的年产销量要达到50万辆,同时要求各地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予以政策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广东正是冀望凭借其技术和政策的优势,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发展的排头兵。据悉,广东将探索推进车电分离、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电服务等模式试点。争取5年内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0年内建设成为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均达到国际前列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时,广东提倡适度超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充气设施,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在珠三角地区的无缝驳接运行。
 
  因此,尽管广州汽车限购,但政策却给新能源车的发展预留了广阔空间。比如,限牌细则中,新能源车、摇号、竞拍比例为1:5:4,新能源车单独占据车牌总量的10%。
 
  如何打消消费者的重重疑虑?
 
  就上周结束的广州首轮摇号结果来看,政策利好却没有第一时间得到释放。8月27日,广州首次车牌摇号,新能源车就“遇冷”。按比例,新能源车牌指标1090个,但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个人及单位)却仅有186个,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倾向于选购传统汽车。
 
  有市民表示,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新能源车品种很少,而且优质新能源车价格不菲,再加上没有使用经验,担心电池容易损坏、维修成本较高,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摇号拍牌买传统汽车。
 
  由于相关实施细则对可走绿色通道的车型设定了要求,消费者可选的车型就更少,“新能源车申请人数落差之大是可以预计的”,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了她的担心。
 
  据了解,广州细则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非所有的车都能够参与新能源指标摇号,只有属于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所列的新能源中小客车范围之内、节油率超过20%的混合动力中小客车,才能参与申请10%的摇号指标。
 
  事实上,以目前最为成熟的新能源技术的混合动力技术为例,丰田中国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的认知率非常低。尽管越来越多消费者知道混合动力车,但对其稳定性和技术先进性仍有疑虑。
 
  销售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的经销商、广汽丰田第一店总经理黄永江告诉南都记者,消费者对于购买混合动力车还处于观望阶段,担心混合动力的动力性不足。
 
  “丰田中国提出了"双擎"的概念,电动机辅助汽油机的运转,让消费者更易于接受。”一位丰田中国负责人表示。他还提及,消费者对电池的顾虑,可通过超长的电池保修期来打消。
 
  记者观察

  政策红利未来显现
 
  新能源车的推广和市场培育还需要时间。
 
  政策的红利或在未来才能得到充分显现。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的情况,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汽车评论员张志勇向南都记者表示,“就目前来看,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一直没有突破,加上新能源车的价格一直偏高,新能源车的市场还不成熟。”
 
  不过广东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有其自身的优势。除了拥有良好的政策土壤之外,本土的合资企业,如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都拥有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此外,备受瞩目的广州国际车展对于华南市场的消费者也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据了解,在今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讴歌就将引入ILX 1.5L混动版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摇号后,由于新能源车的中签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几天客流量有所增大,其中具有新能源车购买意向的客户也有所增加”,黄永江介绍道。
 
分享到:

关键字:广东 力争 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