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之际,新疆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中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制高点。
从飞机上俯瞰哈密,雄伟的天山在这片辽阔的戈壁滩上横贯东西。
这里不仅以“哈密瓜之乡”而闻名。千万年前,剧烈的喜马拉雅地壳运动让拗陷的哈密湖盆整体抬升,发育了面积大、厚度大的煤系地层和油气地层。
目前,新疆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风能资源总储量为9.57亿千瓦,技术开发量2.34亿千瓦。
如何让大自然的馈赠合理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转化的途径和思路成为解决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问题的关键。
1条“750”,“疆电外送”效益初显
2月16日,全国春运结束。新疆大量运煤专列开始代替客车,奔驶在繁忙的出疆铁路线上。
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车务段副段长高志明办公室的门后,挂着一张铁路建设运行规划图。“新疆只有哈密地区的煤炭能够外运。现在规划目标是2012年向内地调运煤炭5000万吨,2015年调运1亿吨,2020年调运5亿吨。这对新疆的交通运输来说压力非常大。”高志明一脸焦虑,“做梦都是一列列火车满载煤炭向东呼啸而去。”
同铁路一样繁忙的还有公路。
从新疆哈密通往甘肃嘉峪关的高速路上,一辆接一辆100吨以上载重量的拉煤汽车,正满载煤炭飞驰。2010年9月才通车的新疆首条运煤专线——哈密伊吾县淖毛湖镇到甘肃酒泉柳沟矿用公路,如今日运煤量已经突破3000吨。
交通不畅,运力不足,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无法有效转化,大量囤积在疆内。
2009年,新疆累计生产原煤8740万吨,仅调出1200万吨,占总产煤量的15%。新疆能源送出遭遇困境。
有人说,新疆人是在捧着金饭碗讨饭。新疆资源如何“走出去”?地上难走,那就走天上。
沿着运煤车一路东进的路途上,一条通道正以输电的方式把数以万吨计的煤炭资源送往内地。
2010年11月3日,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顺利投运,输煤与输电并举,以输电为主的“疆电外送”方式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新疆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力跨越天山,点亮中原灯火。
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通过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向内地输电32亿千瓦时,相当于支援东部地区电煤120万吨。这是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一小步,却是新疆在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迈出的一大步。联网工程破解了新疆长期以来的“能源孤岛”局面,为更大规模的特高压“疆电外送”提供了参照平台。
如今,这条通道已经无法满足电力外送的要求。目前联网工程允许新疆输送的最大容量是130万千瓦,还要依据甘肃风机的发电情况进行调节。而仅仅按照新疆目前的装机容量,富余的负荷至少有五六百万千瓦。
“现在这条750千伏线路并不能解决新疆的能源难题,必须要有新的通道,就是特高压。”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说。
数条特高压,能源战略宏伟布局
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投运后,国家电网公司曾做过一份针对新疆电力外送2000万千瓦的规划。后来这项规划在各部委的关注下被“提速”了。
201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赴新疆考察,一下飞机就来到新疆750千伏哈密变电站和大南湖电厂。周永康强调,要加大“疆电外送”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外送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确保“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等重大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尽快把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解决中、东部地区的缺电问题。
3000万千瓦,年外送电量超过1950亿千瓦时,可以就地转化原煤6800万吨,相当于2011年全年新疆原煤产量的半数以上。
电送到哪里去呢?近年来,产煤大省河南的电煤勉强自给自足,已从电力送出省变为净输入省。华中电网从2010年冬季开始,由季节性、局部性缺电转为全年、全区域性缺电,2011年,华中电网出现了高达1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干渴的中原大地在资源困境中急切地寻求出路,加快外电入豫的步伐刻不容缓。
疆电市场广阔,拉开了特高压的宏伟蓝图。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8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将创造世界新纪录。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将新疆哈密地区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华中地区,不仅有利于提高新疆自我发展能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华中区域煤电运矛盾,缓解华中电力紧张局面。
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甘肃酒泉、新疆哈密、青海柴达木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外送通道,有力促进新疆电力开发外送,推动能源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消纳。同时,将有效缓解青海电网缺电局面,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供电能力和向西藏直流输电的可靠性。
以哈密为起点,新时期的电力丝绸之路通往四面八方:除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外,“十二五”期间,新疆还有望建设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三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共外送电力2500万千瓦。新疆与西北联网第二通道哈密南—沙州—鱼卡—柴达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后,与原有哈密—敦煌750千伏交流通道向西北交流外送电力500万千瓦。
新疆,正逐步由中国能源领域的“替补”变为“主力”位置。
兼任“疆电外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新疆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肖仁俊认为,特高压正是新疆资源转化的重要形式,使新疆的能源资源参与全国的资源配置,解决“三华”地区的电力缺口。
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天山南北的煤炭、阳光和风转化为绿色的电力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