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我国向ITER组织递交国家主席签署的两个协定批准书,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ITER计划。2008年10月10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正式成立。据了解,中国在ITER计划建设中的投入占ITER总投入的10%。ITER计划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也是迄今中国投入最大的国际科学工程。参与该计划研究工作的中国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在ITER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了解,按照ITER各参与国之间的责任划分,中国独立承担ITER所有超导馈线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由于这些系统不仅涉及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还涵盖真空、低温和高压绝缘等多学科,是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关键部件之一,设计要求高,制造难度大。2008年12月19日,我国核聚变研究获重大进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大电流引线试验中获得了通过90千安电流的成果,这是当时世界各国获得的最高纪录。而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这一纪录目前还无人能破。此前,日本、德国的相关科研机构曾针对ITER的超导馈线系统,分别研发了60千安和80千安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