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坚强智能电网 铺就“川电外送”高速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英大网 发布时间:2012-09-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20日,2012年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的“一号工程”——“新甘石”联网工程顺利竣工。这项被称为四川电力建设史上最为艰苦、最具挑战的历史性工程,只是四川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电网投资逐年递增,更反映出坚强电网的成长轨迹。
 
    四川电网建设创奇迹
 
    2009年,四川电网投资142.73亿元;2010年,四川电网投资(含特高压)212.43亿元;2011年,四川电网投资(含特高压)290.79亿元;2012年,四川电网建设继续提速。从2月12日到6月30日,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四川省电力公司先后实现了甘谷地、什邡、木里、平武、米易、甘泉等8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堪称四川电网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电力公司通过加强可研评审管理,认真落实规划项目,积极沟通协调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评审单位,凝聚共识,最大限度地达到规划和预期方案,为后续设计、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了电网项目抗冰设计复核、新技术可研标准化模板修编等,启动了无人区输电线路设计标准专题研究和编制工作,不断提升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新甘石”联网工程、500千伏溪左送出等时间紧、任务重和难度大的项目,及时协调,专项指导,确保前期计划顺利推进。
 
    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110千伏以上项目已获核准62项,取得路条177项。众多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为四川电网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四川电网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500千伏木里变电站就建立在最难的“蜀道”上。该变电站距西昌市480千米,沿途大都是年久失修的“Z”“V”字形弯路,路面损坏严重,经常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建设人员进出一次木里站,少则四五天,多则七八天,工作和生活极为不便。但他们毫无怨言,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守工程现场,咬定安全质量不放松,分秒必争促进度,确保了木里藏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成功投运。
 
    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电网建设在异常紧张、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优异成绩:电网建设安全形势保持平稳,扎实推进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年”和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各项工程总体进展顺利;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甘石”联网工程顺利竣工,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赞誉;“大建设”体系稳步实施,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确保了锦屏—苏南、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等在川特高压工程顺利推进。四川省电力公司还积极协助配合国家电网公司以及相关设计单位开展雅安至皖南、准东至成都、哈密至重庆等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500千伏色尔古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助推了少数民族地区和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发展;500千伏德阳Ⅱ、攀枝花Ⅱ、米易输变电工程按期启动投运,有力强化了电网网架结构。
 
    特高压铺就“川电外送”高速路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进一步促进四川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和环保压力,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能源局副局长梁武湖在谈到今年7月28日开工的溪浙工程时,对记者说道。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到2020年,四川发电总装机容量将争取达到9000万千瓦,其中水电约7400万千瓦,占比约82%,四川将成为全国第一水电大省。但是,资源“丰多枯少”的结构性矛盾却无法回避,四川水电在丰水期尚有余电可以外送,枯水期电力又有较大缺口需要外购。
 
    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把四川电网通过坚强的特高压电网与华中、华东、华北电网紧密联系起来。不仅使水电得以外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也使四川在全国能源体系中大能源基地的作用得以凸显,有利于四川经济及能源战略地位的提升。
 
    以今夏四川水电为例,今年四川省内各流域来水较早,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次在5月平水期,启动大规模川电外送,多措并举,消纳富余水电。进入7月,四川地区降雨持续增加,水电发电出力较好,同时受气温偏低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四川水电通过外送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省内消纳压力,减少水电弃水电量。
 
    借助特高压,四川水电已经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已建成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水电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向上线已安全稳定运行了两年,两年来,四川的水电通过向上线外送电量已超过100亿千瓦时。锦苏线从7月12日起投入试运行,将官地电厂等四川地区的清洁水电高效送往华东用电紧张地区,满足送端水电送出需求,避免丰水期四川水电弃水。同时,对缓解受端江苏、浙江地区迎峰度夏期间用电紧张局面,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年7月7日,四川电网外送电力、电量再创历史新高,日外送电量和电力分别达到1.976亿万千瓦时、869.2万千瓦。今年四川跨区跨省外送总电力首超千万千瓦,同比增长近40%,电力“蜀道”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高速路。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在四川的投入将超过千亿元,为加快建设西部电力高地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向上线、锦苏线特高压工程投运并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建设四川到华中的特高压交流和“疆电入川”特高压直流电网,四川电网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更加突出。四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有效的电力保障和电力支撑。
 
    震后电网重建实现“三级跳”
 
    2012年5月7日,华灯初上时。汶川水磨,这座历经地震灾难考验的古镇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后水磨古镇的真实写照。
 
    四年前的那场灾难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瞬间降临。灾难,给了人们难以忘却的伤痛,更让四川电网遭受无情的摧残。四川省电力公司超过1000余名员工失踪或无法联系,变电站停运171座,线路停运2751条,部分电网损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达106亿元,灾后重建需要资金326亿元。
 
    抗震救灾现场那点点照亮生命的光明,板房中那一盏盏柔和的灯光,灾后重建现场上源源不断传递重建能量的电线,四年间都不曾被人们遗忘。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川电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们选择坚强,以坚强的毅力在废墟上挺起胸膛,以最快的速度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坚强电网。
 
    2008至2010年,川电人一边加速灾后重建,另一边又出色地完成了奥运保电、德宝工程双极投运、向上线投运等任务,交出了一张张满意的答卷。
 
    2011年,三年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四川省电力公司共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50余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座,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线路约1200千米。灾区电网的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全面达到、部分超过震前水平。
2012年,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的第一年,四川电网实现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到加固提高完美的“三级跳”。
 
    震后4年,四川电力应急体系也在地震及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下日趋成熟。从2008年南方冰灾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启动省、地(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形成覆盖全川、上下衔接、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体系。由106名队员组建的应急救援基干队,形成“海、陆、空”立体救援模式,在玉树地震、道孚火灾、“8.3”泥石流洪灾等灾难的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震后4年,电力员工在战胜灾难带来的心理伤害的同时,让爱延伸、让爱传播。王畅是四川省电力公司都江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从地震废墟中捡回一条命的她,通过自己的双手将爱的接力棒传递。
 
    震后四年,四川电力人正在谱写最辉煌的壮歌。
 
分享到:

关键字:坚强 智能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