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江西京九电源临村10米直排污水 村民血铅超标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1-11-15 浏览:

记者调查发现,京九电源按规定应处于停产整治期间,但工厂依然照常生产。面对记者的质疑,当地环保部门拒绝作出详细回应。

 

烟尘袭民 工厂依村而建

 

南昌县富山乡霞山村共有村民2000余人,自2005年始,京九电源在村畔建厂,高耸的烟囱日夜排放烟尘,打破了小村的宁静。

 

村民梅荣发引着记者来到他家的楼顶,一阵黑烟夹杂着一股异味扑面而来。据现场目测,工厂的烟囱距离梅荣发的房屋直线距离约为50米。

 

梅时根是村里的泥水匠,他带着记者走到工厂的围墙下,指着小路对面的民房说:“工厂距离房屋太近了,只隔一条路,10米左右。”

 

该厂提供了一份由南昌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制作的环评报告,报告显示,该厂生产原料为铅与浓硫酸,为重金属危险品与高腐蚀性化工原料。烟尘污染物为铅尘、铅烟与酸雾;水污染物为铅、CODBODS3等物。按环保部门法规规定,涉及化工、危险品的工厂,距离居民区的距离至少为500米。

 

京九电源提供的环评报告书显示,“霞山梅村距离该项目500米”,而记者在现场测量,该厂离村民房屋距离仅为十余米,环评报告书明显造假,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份涉嫌造假的环评报告竟然顺利通过南昌市环保局审查及验收。

 

血铅超标 村民挑水烧饭

 

霞山村村民原来使用甘甜的井水洗菜做饭,京九电源开工后,村民们被迫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今年71岁的梅荣发,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提着一个大水桶,步行200米,去一个自来水取水口装水,然后提着重达50斤的水桶艰难地步行回家。

 

“井水吃不得,被污染了,含铅超标。”梅时根的哥哥梅海根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工厂直排污水,渗到地下污染了水源,井里的水洗澡都发痒,不少小孩生病了,在医院检查出血铅超标。

 

200911月,梅海根的孙子小辉腹痛、乏力,久治复发,进行血铅化验后,发现血铅含量超标。梅海根提供的一份由东华理工学院亚太微量元素研究所提供的“全血检测报告单”显示,小辉的血铅含量超出正常值13%

 

据当地村民称,被检出血铅超标的还有更多儿童。村民梅登勇说,村中有100余位儿童检测出血铅超标,化验单送到村里后被交给了上级部门,没有还给村民。不少儿童花费了千余元治疗费用,均未获得报销。

 

对于村民血铅超标一事,京九电源的一位张姓副总声称,村民血铅超标不是工厂引起的,并表示工厂不会承担责任。

 

2009年底,政府部门出资在霞山梅村设置了数个自来水取水点,从那时起,当地村民开始提着水桶,每天晨昏挑水洗菜烧饭。

 

整治期间 工厂生产依旧

 

1025日傍晚,京九电源大门口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如同一个菜市场,厂内工人鱼贯而出,购物买菜,然后返回工厂。

 

记者跟随工人进入工厂。工厂左侧是生产区,厂区机器发出阵阵轰鸣。记者见到,车间内存放着大量塑料箱,其中堆满铅片,工人正在忙碌。

 

在一间发出轻微刺激性气味的车间内,一名女工身旁堆满大量等待灌胶粘合的小型电瓶。她戴着普通的棉质口罩,正忙着灌胶。女工告诉记者,厂里只能提供这种防护装备。

 

另一车间内,数台机床快速运转,不少戴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工人手持铅片,在机床上进行捆扎。车间内灯光暗淡,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据江西省环保部门公开的信息显示,该省共有60家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和回收企业,目前共有45家企业处于关停整治或取缔状态,停产整治的企业需取得江西省环保厅审批通过的环评手续后方可生产。京九电源正名列其中,目前尚在停产整治期间。

 

京九电源张副总称,该厂关停了两个半成品生产车间,正在生产的为组装车间。记者要求查看环保部门的停产通知书,以便了解详情,但张副总称,“停产通知书在老板手里,老板出差了。”在采访过程中,该厂始终未能向记者出示由江西省环保厅审批通过的环评批复文件。

 

随后,记者致电南昌县环保执法监察大队,询问京九电源关停的相关情况,工作人员拒绝透露详细情况,并让记者找宣传部,随即挂断电话。

 

117日,江西省环境监察局局长曹永琳告诉记者,目前江西省正在重点整治重金属污染,关停取缔了大量涉铅企业,已经停产整治的涉铅企业,需要进行整治,整治到位后,由工信委、环保厅等多家单位联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以恢复生产。曹局长还表示,目前江西省还未开展对停产整治涉铅企业的验收工作。

 

污染村庄多年的涉铅企业为何能在停产整治期间继续开工生产?环保部门是否存在监管失控?当地村民的健康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面对种种问题,有关部门尚未给出答案。对于京九电源污染事件,记者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

关键字:江西 京九 电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