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北京2015年本地电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

作者: 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1-12-07 浏览:

    2015年北京将建成能力更加充足、主网更加稳定、配网更加可靠、农网满足需要、系统逐步智能的国际先进水平电网,实现“主网、配网、农网”协调发展。

    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外受电力通道、变电设施建设,完善高压环网,新建房山—南蔡双回、蔚县—门头沟双回输电线路,新建北京东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并接入北京电网,到2015年实现从山西、内蒙、河北等5个方向、10大通道接受外部电力,外受电通道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建成以四大热电中心为主、区域能源中心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站为补充的多元化电源支撑体系。2015年本地电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本地发电比例达到35%左右。

    建设安全主网。海淀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新建菜市口、商务园等30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交道口、高辛庄等133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城近郊逐步取消35千伏电压等级。到2015年,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分别达到10座、89座、398座。形成以相邻2-3座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以220千伏为环网的九大分区供电格局,五环路以内110千伏变电站双方向电源完善率达到80%以上。

    建设可靠配网。加强10千伏配网建设,对于重要用户实现多路供电,普通用户达到双路供电,重要城市功能区全部实现中压双环网供电,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5%,城市核心区和重要功能区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9%,户均停电时间由“十一五”末的4.6小时下降为1小时。消除老旧居民小区配电网安全隐患,提高居民用电质量。

    协调发展农网。按照“保安全,消隐患、增能力”原则发展农村电网。对农村地区10千伏及以下老旧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进行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供电能力。

    实施架空线入地改造。重点五环路以内主次干路10千伏架空线路基本入地。

    为确保首都空间环境与建设世界城市要求相适应,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架空线入地工作。其中10千伏及以下电力架空线成为北京市架空线入地的重点。根据《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作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完成五环路内主次干路、重点地区和远郊区县中心地区10千伏及以下电力架空线入地。

    推进智能电网。鼓励新能源发电并网与智能调度、大容量储能调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建成未来科技城、延庆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全面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2015年基本实现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接入和并网运行。

    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全面优化电力系统,实现全社会用电效率最高、消耗最少、成本最低。
 

分享到:

关键字:电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