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6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施行居民阶梯式电价。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多个省市近日已陆续公布其阶梯电价听证方案,准备召开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
方案陆续公布
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多数省市都提出了两套或两套以上方案供居民选择。在方案的制定上,各地区情况各不相同,部分省市制定的是月度方案与年度方案,还有部分省市制定了月度方案与季节性方案。
以广东为例,广东的阶梯电价分为两种:方案一是实行全年不分季的统一电量分档标准,方案二则结合广东居民夏季用电较高的实际情况,将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划分为夏季和非夏季两类。根据方案一,实行阶梯电价后,广东居民用户第一档、第二档及第三档电量分别为每月210度、430度及431度以上;而根据方案二,居民用户夏季第一、第二、第三档电量分别为每月240度、600度和601度以上;非夏季第一、第二、第三档电量分别为每月170度、400度和401度以上。各档对应的电价分别为不涨、每度上涨5分和上涨0.3元。
目前,北京、江苏、上海、河南、山东、陕西、山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已先后公布阶梯电价听证方案,在全国已公布的方案中,上海执行的标准,不提价的第一档电量最高可至260度,第二档最高可至400度;而陕西省的第一档最低用电量仅为120度,第二档为210度。
第一档电量仍存争议
第一档电量究竟定在多少合适?这成为了近期公众关注与讨论的焦点。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各省的第一档电量各有不同,江苏为204度,河南为150度,天津为200度,甘肃最高140度,北京最高240度,山西最高150度,各省情况各不一样,综合东西部来看,二者最低标准相差约一半。
对于此种情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其是由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决定的。“把每档电量决策权交给地方,让群众参与设定,能够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二、三档用电量还可以适当调整。”周望军说。
尽管各省市表示第一档电量已覆盖80%的居民用电,但就目前已公布省份的市民反馈情况而言,较多市民仍表示本省第一档电量定得偏低。
以江苏为例,江苏的阶梯电价只有一种方案:每月用电不超过204度的家庭,电价标准不变;每月用电204度到348度之间的家庭,每度加价5分钱;每月超过348度用电量的家庭,在现有电价基础上每度将加价3毛钱。
对照江苏省物价局日前公布的听证方案,不少家庭都翻出了此前的电费单算起账。江苏的何先生对媒体展示了其2011年电费情况详单,何先生家2011年全年用电量为3518度,花费1764元。对照现在的听证方案,他们家除了4、5月份用电是在第一档外,2月份进入第三档,其余月份都已进入第二档。
除了江苏,陕西、海南、广东等地的民众都晒出一年电费开支,并表示当地第一档电量定得过低。广东居民阶梯电价消费者听证代表、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更是提出,广东冬天每户家庭每月的基准电量定在270度,夏天定在360度才比较合适。
第一档电量数据究竟如何得出?据地方物价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专门有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测算公式。但具体如何统计和测算,民众并不知情。
“为减少争议,目前各省在公布方案之时应同时拿出实际的用电量统计数据,简单解释测算过程,这样更有说服力。”一位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方案仍需完善细则
“在我国区域情况不同、贫富差距大、城乡经济发展悬殊、用电季节性强、人户分离情况严重等国情下,阶梯电价如何实施才能更合理?这是一个难题。”一位电改专家明确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各地区也确实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听证方案。“从居民用电季节性差异这个方面而言,阶梯电价按年计量较为科学。” 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的两套听证方案都是以年为计量单位来考虑收费。
然对于多户家庭共用一个电表,或者一家多口的情况,以及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如何共同实施的情况,方案都未给出具体解决办法。此外,也有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了阶梯电价有“罚”无“奖”的不合理之处:“阶梯电价的本意是鼓励居民节能减排,多用电者多付费,乃阶梯电价的核心原则。然而,反过来推理一下,少用电者能否少付费?”
不少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多省市还未听证,但如何使阶梯电价方案的设计和管理科学合理已是目前公众最关注的焦点。“既要在设计和技术上达到经济、有效、可行的效果,又要便于操作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改造和管理成本。这必须是一个综合最优的方案。”上述电改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