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应急电源招标:分布式能源春天来临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http://www.escn.com.cn/ 发布时间:2011-05-26 浏览: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内、国际社会对核安全机制的反思,开始重视营运核电站在面对核事故时的处置手段与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核能领域应当加强核电运营技术研发与科学研究,从根本上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应急电源招标:分布式能源春天来临

    日本福岛核事故爆发后不足半月,国家能源局即发出题为《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核电站非能动应急电源(高容量蓄电池蓄能系统)与高位冷却水源系统研发“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招标公告。

    有专家称,该招标项目对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更有业界人士指出,可再生能源将在应急电源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家呼吁,政府在应急产业发展中应该注重分布式应急电源配置,以便将可能酿成人祸的天灾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急电源从根本上保证核电站安全

    指南称,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内、国际社会对核安全机制的反思,开始重视营运核电站在面对核事故时的处置手段与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核能领域应当加强核电运营技术研发与科学研究,从根本上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指南还称,依据国家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国核电站安全运营技术进步,紧密结合核电站安全需求,特设立“核电站非能动应急电源(高容量蓄电池蓄能系统)与高位冷却水源系统研发”项目。在重新评估我国现役运营核电站安全防护措施完备性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极端事故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更加可靠、更大容量的核应急电源与反应堆冷却水源系统的研发,以减少未来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包括极端自然灾害(地震、台风与海啸等),在失去已有应急电源、水源时,后备大容量应急电源与水源是核电站重要保障。该项举措使得现役运营核电站具备缓解核电站在极端自然灾害时重大事故的能力,缓解核电站断电与断水危机能力。确保核反应堆及乏燃料系统安全可靠的电源与水源。

    指南对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提出了要求,指出该项目是防止极端自然灾害情况下核电站发生应急电源与水源丧失的风险,提高电站安全专设设施的可靠性。通过采用非能动与抗震设计,避免事故工况下的核电站应急电源/水源系统共模故障,保证核电站事故工况下安全停堆、堆芯余热排出。提高核电站应急电源与冷却水源系统的可靠性,在类似福岛核电站极端自然灾害情况下,能够确保核电站电源/与冷却水源的可靠性。应急电源让电网更加坚强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华贲教授指出,电网再坚强,也难免出现意外的天灾人祸。95%电力依靠远程输送的格局,使电力负荷中心供电可靠性问题非常严峻。一旦主干电网出现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将极其严重。

    华贲举例,远的如2003年的北美大停电,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导致的断电;近的如正在发生的日本东部地震、海啸引起的供电中断和保障电源缺失而次生的核电站爆炸事故,历历在目,令人触目惊心。

    华贲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中首次提出了“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的内容,令人振奋。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是人类向低碳能源转化历史进程中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的重要内涵;是把化石能源发电与在工业和商住领域的终端利用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使能效大幅度提高的战略途径。而实际上,分布式能源的另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作用是协助“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这是分布式能源作为应急电源让电网更加坚强的最重要的保障功能的体现。新能源可成为应急电源有益补充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俞红鹰表示,天灾和人祸有时候差异仅仅在应急意识的差异上。应急电源能够让可能酿成人祸的天灾损失降到最低。

    俞红鹰举例,森林防火预警如果只能依靠人眼观测,等到看见冒烟或火源时,往往可能已经难以挽救,或者扑灭的成本会很高。但要采用传统的输电方式铺设电缆架设电线,不仅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昂,而且会埋下新的火灾隐患。

    而采用分布式能源的独立电源系统则能够实现预警系统的安全、可靠和廉价。俞红鹰介绍说,基于风光互补供电思路的安全预警系统所应用的领域不仅仅限于森林防火,还可以在许多应急环境下采用,如大坝监控、远程通讯、油田煤矿安全监测等。

    华贲呼吁,政府在应急产业发展中应该注重分布式应急电源配置,以便将可能酿成人祸的天灾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关键字:电源 招标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